新业态用工纠纷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确认劳动关系成突出争议焦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2-11-17 10:24

摘要: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新业态用工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

11月15日,上海二中院向社会发布“2022系列审判白皮书”。涉及企业犯罪、被告人认罪认罚、新业态用工纠纷、涉疫情商事合同纠纷、涉老家事纠纷、仲裁纠纷执行等主题。


在发布的《新业态用工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中,记者注意到2017年-2022年上半年,上海二中院审理的新业态用工纠纷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确认劳动关系成为突出争议焦点。


纠纷量增长快,行业多分布在服务行业


数据显示,二中院审结的新业态用工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从2020年开始,每年审结的新业态用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较往年大幅度增长,并逐年递增。其中,2021年审结此类案件的数量相较2019年及以前年份已呈翻倍态势。



白皮书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平台经济商业模式不断延伸,新业态用工规模逐渐成型并不断发展进化。从2020年起,疫情对经济和就业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多种原因导致2020年起此类案件数量大幅增长。



从行业分布上看,二中院审结的83件新业态用工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涉及了快递、外卖、网约车、家政服务、美 容服务、网络主播6个行业类别,多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其中,快递行业数量居于首位,共计48件,占比高达 57.83%;其次为外卖行业,共计19件,占比22.89%;此两类行业涉及纠纷数量超过了纠纷总数的八成,可谓新业态用工纠纷发生的主要领域。


确认劳动关系成突出争议焦点


白皮书指出,这些纠纷主要集中于确认劳动关系、工资、加班工资、未签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未休年休假工资、经济补偿金或违法解除赔偿金等。其中,确认劳动关系是突出争议焦点。那认定情况又如何呢?从业者诉请与平台或平台合作企业或劳务外包企业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件38件,认定劳动关系8件,整体认定率仅21.05%。



在外卖行业中,从业者诉请确认劳动关系案件12件,认定2件, 认定率仅16.67%。快递行业表现稍好一点,从业者诉请确认劳动关系案件20件,认定6件,认定率30%,接近外卖行业的两倍。这主要是由于快递行业起步较早,遗留了诸多早期直营模式下与平台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的老员工,同时, 快递行业内区域外包、劳务派遣等用工模式发展亦相对较为成型,各方争议相对较小。


灵活就业并非绝对“灵活”,从业者面临权益保障难题


网上经常流传着“外卖骑手月入过万”之说法,使得诸多从业者认为平台工作收入高于传统工作,并可以选择“作自己的老板”,自行安排工作时间、 任务;也可选择在从事固定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赚更多的钱。但实际上,众多新业态从业者的工作状态并非如宣传中的灵活、自主、轻 松、惬意,“月入过万”也仅属理想状态。


二中院的审理数据显示,这些纠纷中仅2人系兼职,占比2.40%,其余均为全职,高度依赖全职从事此项工作获取家庭全部生活来源,迫于生计,大多数从业者不得不每日工作8小时以上,几乎无休;收入整体上虽稍高于传统劳动岗位,但依赖订单提成,收入不稳定,起伏较大;从业者需遵守平台单方制定的各种规则及算法,受制于“算法黑箱”,几乎无议价权;同时,劳动安全保障不足,安全事故频发,且经常需在恶劣、极端天气下工作;从业群体以农民工为主,普遍法律意识不足,导致用工法律关系含混,诉讼中常难以认定劳动关系,社会保险无法覆盖,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因无法获得法律救济而陷入生活无以为继的困境。


白皮书建议,在短期内应该重点解决当前新业态从业者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如职业伤害保障、算法规制、薪酬标准、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减少法律保障的不确定性。其次,平台在采合作、外包等非直营用工模式时,应严格审核合作方的准入资质,督促合作方明确与从业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若平台把关不严,导致法律关系含混,从业者无法获得法律救济,平台应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白皮书还建议推动建立行业工会,完善行业集体协商机制。积极发挥行业工会在算法规制、提成标准、休息休假等方面与平台企业的对话、协商作用。并探索构建新业态就业社会保险制度,提升社会保险的有效覆盖面。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咖啡消费催热相关培训行业, 新业...

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的“家”!新...

中国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引海外...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