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套路”招聘,当心是黑中介!静安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中介市场行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2-06 16:05

摘要: 中介一旦出现五种“套路”行为,那求职者就要当心了。

“小伙子,出门在外找工作要留个心眼。要是发现中介的非法行为,欢迎来举报。”2月6日,在上海火车站南广场附近,静安区人社局执法大队的队员正在向一位来沪务工人员耐心地宣讲。


当天,静安区人社局启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中介市场整治行动,一方面对相关辖区内劳务中介进行“地毯式”排查,重拳打击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则向来沪务工人员发放自制的《给来沪求职者的温馨提示》以及《远离黑中介防骗手册》,提醒广大来沪务工人员提高警惕防止上当。


春节过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沪求职,少数“黑中介”也开始“蠢蠢欲动”。静安区人社局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长年排摸,中介一旦出现五种“套路”行为,那求职者就要当心了。


首先,是发布虚假信息与招聘。一些不法分子以丰厚待遇为诱饵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招聘”之名行骗,谎称自己有中介资质,可以介绍高薪工作,向求职者收取高额中介押金,后续发生介绍人“消失”,押金难以追回。


其次,“双簧”招聘诈骗。一些劳务中介与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人员,收取体检费、服务费、押金等费用,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安排上岗或中途辞退,甚至介绍人就此“消失”。


还有,“捉迷藏”招聘诈骗。一些中介在醒目地点张贴相当诱人的招聘启事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后,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称帮助介绍工作。后又称介绍的职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核实的单位。事后又以各种借口,采用“拖”的办法敷衍,达到不退还费用的目的。


不仅如此,还有“流窜”招聘诈骗。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号,在人员流动量大的热闹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旗鼓进行招聘。在骗得多人上当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待应聘者等不到上岗通知找上门来时早已人去楼空或物是人非。


除此之外,还需谨防“钓鱼”招聘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在街头散发或者张贴高薪招聘广告,或者在热门招聘网站上设置钓鱼链接,诱导应聘者点击链接。一旦与诈骗分子取得联系,诈骗分子会以各种借口,例如需要缴纳体检费、报名费为由要求应聘者将钱汇入某个账户实施诈骗。


“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或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将联合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对发布不真实、不合法招聘信息、收取押金、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依法采取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直至吊销相关许可证等措施。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予以处理。”


该负责人明确表示,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联合天目西街道、天目西市场监督管理所对辖区内的人力资源中介进行联合检查,重点检查人力资源服务活动中是否严格履行招聘信息审查义务、是否有发布虚假信息、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和其它证件、非法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以职业介绍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活动。同时,发挥街镇属地作用,在14个街镇开展排摸整治,发现非法中介即取缔。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也呼吁,广大务工人员在求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有资质的中介单位和各区县职业介绍中心,也可登录上海公共招聘平台参与线上定向招聘。同时,不要轻易在招聘期间付费,遇到骗子及时拨打报警电话,也可求助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在招工用工过程中如遇到自身劳动保障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情况,可拨打人社咨询举报电话“12333”或登录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进行举报,也可向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快递小哥家政阿姨欢乐闹元宵!虹口...

年后工价低于去年同期,劳务中介急...

节后首周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9.1...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