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之外,智慧调控冷暖。这,就是上海成套院综合智慧能源技术中心副主任陆王琳的工作。
从事能源行业已有15年,始终潜心探索,陆王琳的梦想就是实现综合能源管理的最优化,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最大化。为此,她不断追梦,勇于创新,先后获得了“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闵行工匠”等一系列荣誉,申请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编制国家电投集团综合智慧能源标准,完成200多个综合智慧能源规划方案编制。
把“人工管理”转为“智慧管理”
电力、燃气、光伏……小到每户家庭的一盏灯,大到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行,没有稳定的能源供应,那是万万不行。
不过,长期以来,对于这些能源的管理,往往都是依靠人工。例如,在一个企业的办公楼宇内,无论是照明用电还是供暖供气,大多都是各取所需,各司其职。
“传统的管理方式,容易出现误差,效率也比较低下,难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陆王琳告诉记者,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她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多年,开发了“综合智慧能源管控平台”这个能源大脑,赋予传统能源以智慧,让它变得“聪明”起来。
白天光照强,光伏可主要用来发电;晚上储存的能源,可以用在高峰时使用;人员规模的变化,能源供应也能随之做出改变……陆王琳表示,能源“智慧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可以根据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节能方案,如调整空调温度、控制灯光亮度等,既不降低舒适性,还能进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以匠心铸就能源梦想
有了“大脑”,能源管理的方式变得更为进步。哪怕远在千里之外,只需要在电脑平台上根据相关数据作好部署,各种能源调配也能得心应手。
作为上海成套院综合智慧能源领域技术带头人,陆王琳完成了多达200多个综合智慧能源规划方案编制,其中在担任麻城医院能源站项目设计负责人期间,她不断打磨设计方案,做深做实,做精做细,确保方案经济性最佳,最终该项目获得了“综合智慧能源优秀示范项目”和“最佳设计单位奖”,同时依托这个项目也获得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组织的“金苹果”二等奖。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陆王琳表示,对于工匠精神,或许是千人千解,每个人的体会都不同。在她看来,工匠精神要用热爱与钻研方能铸就,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追求极致、追求卓越、追求突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方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带领团队不断向前奔跑
这些年来,陆王琳牵头成立了“上海成套院清洁供热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不断钻研、推广新技术,同时为上海成套院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一人获得国家电投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
2022年8月,国家电投首次提出实施“雪炭行动”。同年11月1日,国家电投首个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在河北保定开工,并于12月29日并网。
“零碳电厂就是通过智慧系统聚合新能源、储能、生物质、可调负荷等,形成的新型能源生产和消费聚合体。”陆王琳告诉记者,随着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广泛应用,可以通过互联网把用电侧管理起来,寻找最优用能方案,这对能源资源节约非常有意义。
陆王琳表示,目前配合零碳电厂的推进,她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也在积极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热一体化”、“高温热泵蒸汽系统”等一批新项目呼之欲出,“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不断作好能源管理的‘架构师’。”
头图为陆王琳在工作中。上海成套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