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0行|人才缺口20万!大数据时代的“密语者”:寻求安全与便捷的平衡点

新360行|人才缺口20万!大数据时代的“密语者”:寻求安全与便捷的平衡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2023-06-27 17:05

生活场景应用下的网上购物、电子支付、个人信息保护等都有密码的存在,如何保障这些数据的安全都是靠密码技术支撑。


俗话说“事以密成”,从战国时代的秦杜虎符到近现代的摩尔斯电码,看似“神秘”的密码与人类社会其实密不可分。到了当今社会,每天有数以亿计的海量信息数据产生,不论是登陆社交账户进行沟通交流,还是利用移动支付购买商品,这些过程中都有着密码算法的身影。而这一切的背后,有这样一群大数据时代的“密语者”在默默守护着。


国家给出职业认定后

终于有了身份认同感


85后的唐敏璐是一名深耕于网络安全密码领域的工作者。在1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曾一度以“密码从业人员”自称。直到2021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个新职业,“密码技术应用员”被纳入其中。同年9月,上海获得全国首个“密码技术应用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资格。


图为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商用密码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唐敏璐 受访者供图


“以前对别人说我做密码的,大家都听不懂,现在终于有了身份认同感。”唐敏璐是全国第一批通过“密码技术应用员”资格认定的从业人员,出身数学专业的她,参加工作后就进入到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从事信息安全工程师,“密码可以说是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一个细小分支,但过去大家对它的认知度普遍不高。”


获得了国家的正式认可后,唐敏璐欣喜不已。“这对密码从业人员来说是个大好事,一方面体现国家对密码专业学科的重视,另一方面密码岗位和学科的设立,对密码学科的发展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密码从业队伍中来。”


所谓“密码技术应用员”,是从事信息系统安全密码保障的架构设计、系统集成、检测评估、运维管理、密码咨询等相关应用技术服务的人员。


“一个极容易混肴的概念是,这里的‘密码’并非指我们生活中解锁手机、登录各类平台时所输入的那串数字,”唐敏璐解释道,“后者在我们行业中被称为‘口令’,而密码技术中的密码,其实是指一种算法。”根据《密码法》,密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比如一个信息系统,需要做哪些数据安全上的方案整改,要增加哪些密码硬件设备,需要进行哪种算法上的安全加固,以及最后能否通过密码检测机构的验收等等,这一整个流程都需要密码技术应用员的介入。


在密码技术中

寻找安全和便捷的平衡点


“芯片、服务器、数据交易所、指纹锁等产品的底层设计都是靠密码技术,数字时代这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总经理胡永表告诉记者,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联产业都会产生大量数据,生活场景应用下的网上购物、电子支付、个人信息保护等都有密码的存在,如何保障这些数据的安全都是靠密码技术支撑,密码的核心是算法,通过技术保障解决应用方面问题。


今年4月14日,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会议明确要进一步规范商用密码应用和管理,推动商用密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促进商用密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上海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也于2018年启动了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有近30家国内知名密码和信息安全厂商落户基地。


而通俗地理解,唐敏璐等密码技术应用员的工作,就是要给各类第三方平台的信息系统,构建起一个安全的密码保障环境——


以一家技术企业来说,它的源代码就是所要保护的核心数据之一;以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它的机密战略、员工的个人信息和薪酬,都是需要保密的;而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电信诈骗,这也是由于包括医院、银行等平台在内的信息系统没有经过完善的加密技术保护,从而导致的一系列信息泄露。


唐敏璐认为,作为一名“密码技术应用员”最重要的就是在密码技术应用中寻找安全和便捷的“平衡点”,既要懂业务,也要懂密码,又要把二者有机结合。从需求出发,保障安全的同时,又不要降低业务的便捷性。


密码人才缺口20万人

持证者成为“香饽饽”


如今,国家正从各个层面完善“密码技术应用员”的职业规范。除了设置新职业和国家标准职业技能标准,近年来我国还相继发布了《网络安全法》《密码法》和《数据安全法》,并陆续在各个高校本科设置密码学科。


作为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同时具备密码检测评估双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检测评估机构,智巡密码上海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筝告诉记者,“随着商用密码产业的发展,人才需求迫切,对于具有资格认证的人员,行业都比较看重。”


“产业链的前端是最核心的技术创新,一般来自于高校、研究所,现在一些大企业也设置了研发部门,他们研究的是密码算法的应用。”郭筝坦言,随着技术发展,算法有可能会被破解,这就需要研究新形态下的算法,如“后量子密码”。如何让算法更高效,性能更好,这就是密码行业的创新。


“目前我们基地已培养约120多位新职业从业者,”胡永表介绍,以前密码类目是与数学、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现在独立出来建密码学院,很多高校也设立了网络安全学院,细分下有密码学院,进一步加大对密码技术人才的培养。


而谈及“密码技术应用员”的就业前景,业内普遍十分乐观——现阶段我国对密码人才需求人数30万人左右,实际人才缺口20万人。随着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工程建设提速,到2025年我国密码人才需求将达到110万人左右。


事实上,目前获得“密码技术应用员”资格认定的从业者们,已然成为了业界的“香饽饽”。


“不少第三方企业会指明要求持有‘密码技术应用员’资格的人员加入对应项目,”唐敏璐说,“过去,企业对于该领域的人员配备或许还提不出明确需求,来的人是不是专业从事密码的无从定义”。但现在,许多信息安全方面的大型项目,会同时点名配备具有新职业证书的人员参加,“因为他们更专业、更高效。”


头图为各类密码相关产品。劳动报记者 叶赟 摄


摄 影:叶赟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