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0行|“除虫师”上门大展身手,家庭虫害防治就业缺口达百万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3-07-17 14:23

摘要: 2022年国内有害生物防制市场规模约在350亿元左右,每年增长率不低于25%。

每年5到7月是上海白蚁高发期。今年夏天,白蚁数量比往年更多,部分消费者开始求助专业杀虫团队,上门除虫。


其实,“除虫师”的专业名称是有害生物防制员,2007年就已被列入国家职业技能目录。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除虫服务快速走进家庭消费。美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平台提供“上门除虫”的商户较2020年增加12倍,同期订单量增加近28倍。今年5月以来,“上门杀虫”的搜索量同比上涨3倍。其中,上海家庭虫害治理团队数量同比增长150%,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4倍。


95后小伙“上门杀虫”受青睐


“上海属于中纬度地区,可以说汇聚了南北两方的虫。”何勇今年26岁,已经有两年除虫经验。以前他以为“上门除虫”是一项针对“胆小鬼”的享受型服务,实际工作后,他才意识到,害虫可能威胁人的身心健康,“杀虫师”是帮普通人解决问题的。


“除虫师”这个工作却做了两年,何勇认为,这不但是个跟虫打交道的职业,更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因为工作原因,他每天会去不同的家庭,见到各色各样的人。


作为一名职业除虫师,何勇懂得所有常见害虫的防治,“白蚁只是侵蚀家具,有的虫却会叮咬人类,比如跳蚤吸血,臭虫咬到皮肤会起泡。”从近期的经历来看,白蚁依然是上海家庭里数量最大、繁殖最快、危害最大的害虫。


“每年5到7月是上海白蚁高发期,它们最高可以在30多层筑巢。”何勇介绍,6月白蚁会在高空追逐配对,翅膀脱落,“然后从地板直接侵蚀到家里,钻进木头内部繁育。”


白蚁有着比较强的生存繁殖能力,并且以木纤维为主要食源,如果任其繁衍,对于一些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房屋将带来严重影响。


近日,何勇应邀到上海城区一个老房子里消杀。老房子多为木质结构,里面松软潮湿,适合白蚁居住。由于白蚁侵蚀,这户人家每年都要换门框。用何勇的话说,“一个白蚁飞到家里,第一年看不出来,第二年门框就成窗户纸了。”


“杀虫师来之前,我们已经打了很多药,但没法深入到木头里面。”屋主王先生说,只要药没喷对位置,白蚁巢穴就会转移。何勇观察了一下,发现他家里木质结构很多,还有护墙板,如果要通过喷药的方式消杀,可能得“拆家”。


最终,何勇在屋内设置了不少“诱饵站”,吸引外出觅食的工蚁将“好吃但微毒”的食物带回蚁穴。经过一两个月的“麻痹”,整个巢穴的白蚁都会“自己灭掉自己”。


“面对白蚁,普通人会第一时间上网搜药物,却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逐渐失去信心。我们会根据虫子的生物特性、房屋本身的结构,因地制宜实施杀虫计划,不但要保证清除干净,还要把知识、经验教给客户,彻底除掉害虫。” 何勇说。


家庭虫害防治就业缺口100万


国际上,老鼠、蚊子、苍蝇、白蚁等害虫的防治是一门成熟产业——有害生物防治业(Pest Control Operation,简称PCO)。2016年,中国每6500人有一位生物防治员,美国的比例是2000:1。曾有机构测算,未来中国这一行业的就业缺口达到100万。


焦震已经在PCO行业深耕十几年。据他介绍,中国的有害生物防制员多为企业、政府工作,家庭市场仅占3%,国外这一数字是40%。近几年,家庭虫害防治团队日益增多,他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加入拜耳中国,目前团队主要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线上平台提供上门杀虫服务。


PCO行业在中国还很新,成为职业除虫工程师之前,多数人都没有相关经验。焦震招人主要看服务意识,其次是学习态度,上岗前会有一个月的职业培训。根据工程师的专业技能、上门次数等,还会安排不同等级的职业等级考试。


不断涌现的消费新业态,也在本地不断创造新就业机会,新职业“杀冲师”在多个城市涌现。


以美团数据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平台上已涌现数千家提供“上门杀虫”服务的专业商户,商户数量较2020年增加了12倍,同期订单量增加近28倍。其中,30岁及以下的从业者占比达到38%,越来越多具备职业技能的年轻人找到了就业新路径。


有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有害生物防制市场规模约在350亿元左右,每年增长率不低于25%,未来国内家庭虫害防治行业就业缺口或达百万,将带动更多就业。


头图为除虫师何勇。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