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报考人数10年增长66倍!超九成受访者支持子女当老师,未来教师会一直“紧俏”吗?

教资报考人数10年增长66倍!超九成受访者支持子女当老师,未来教师会一直“紧俏”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2023-09-10 10:13

面对人口新形势,未来,教师职业还会是“铁饭碗”吗?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流转。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长大后我要当老师!”这可能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梦想照进了现实,如今教师正成为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之一。


数据显示,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10年增加了66倍,师范类院校录取分数逐年上涨。而盛况之下也有危机,面对人口新形势,将来教师还会是“铁饭碗”吗?


工作稳定、有寒暑假期、受尊重

超九成受访者支持子女当老师


现在的年轻人有多热衷当老师?一组数据足以证明。2022年,全国有1144万人报名教师资格考试,超过了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2012年,报名人数为17.2万,十年间增加了近66倍。


考教师热持续到了今年。8月3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2023年上半年有427.3万人报考教师资格考试,这一数据相当于今年高校应届生数量1158万的37%。与此同时,这几年,师范类专业格外受高考考生青睐,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非部属师范院校也水涨船高。



图为劳动报官方微信开展的网络调查结果图表。劳动报记者 郭娜 制图


为何读师范、当老师成了“香饽饽”?家长又如何看待?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劳动报官方微信在“醒来”栏目中开展了“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网络调查。18045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在“如果您或者朋友孩子,想当教师,您持何种态度?(可多选)”问卷中,超过九成的受访者对子女或者年轻人当老师持积极的支持态度。其中,75.9%的受访者支持的理由为“教师工作稳定,有寒暑假”,62.9%的受访者认为“教师受社会尊重,教书育人有荣誉感”。对于年轻人热衷考教师资格证,36.5%的受访者也表示了支持,认为“有教师资格证在手,也可以去教培等其他行业。”


不过,也有少量受访者表达了担忧,持“不支持”态度。3%受访者认为“教师收入不高,压力大”,4%受访者认为“教师编制有限,竞争激烈”。


“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家长、考生和社会认可,这是个好现象。”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友初认为,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专业性导致其具有了较强的吸引力,同时,这几年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家长和年轻人对职业的稳定性和保障性有了更强烈的渴望。“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教师待遇也在持续向好,保障性较强。”


学校缺老师吗?

存在学科、地域、性别等结构性矛盾


“9月1日开学那天,给六年级的同学们上了道德与法治课,这是我上的第一堂课,有那么点紧张 。”徐逸航是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今年招聘的新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史政专业的研究生。“我爸爸年轻的时候就想当老师,一直鼓励我当老师,我也觉得老师是一份很不错的职业,就读了师范院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初中老师。”


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是位于宝山区大场镇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刚成立7年,但已经有1600余位学生。校长朱萍告诉记者,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每年都会招聘新教师。“徐老师不仅要教道法、历史还要教劳技,他还将在社团里为同学们讲西方文化漫谈。”朱校长说,目前很多老师都是在超工作量工作,但因为编制紧张,没办法招到更多老师。“这是目前最困扰学校的问题,我们还是缺老师的。”记者了解到,在上海人口导入区,尤其是大居社区,不少公办学校编制资源紧张,依然存在比较大的教师缺口。


不仅如此,教师行业还存在着学科、地域、性别等结构性矛盾。黄友初教授是教育部中小学名师培养上海师范大学基地首席学科专家,他告诉记者,随着学校教育课程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一些综合性较强、信息化要求程度较高课程的教师还较为缺乏。“比如,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后,科学、道德与法治、艺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对综合性知识要求较高,当前的高师院校还缺乏构建相应的培养体系,导致这方面教师出现结构性缺失。而能胜任STEM教育、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等课程教学的教师目前更少,基本上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在欠发达地区,基本上都存在着教师短缺的现象。尤其是副科教师短缺严重,这与教师编制缺少有关。另外,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流失也比较严重。”黄友初教授指出,教师行业中,性别结构性矛盾也需要重点关注。“很多中小学和幼儿园,女性教师比例远远高于男性教师。”


哪些人适合做老师?

要有职业情怀和沟通能力


“当老师第二年,每天都在想辞职,但是没有勇气。”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经常有年轻老师沮丧地发文,发现挤破头考编“上岸”,但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老师。“每天早课、晚自习、备课、批作业、管理班级、家校沟通、辅导学生,还要组织集体活动,上公开课,做课题……”吕萌(化名)是一位小学老师,她告诉记者,当老师之前她只想到了稳定和寒暑假等福利,却没想到当老师这么辛苦。


“年轻人凭着一腔热情进入教育系统,我们要帮助他们站得住讲台,站得稳讲台,进得来,还要留得住。”朱萍校长说,要在思想信念方面对年轻教师进行引领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加强专业能力。“比如,在我们学校,会通过各类培训、学习和教研加强老师们德育能力、本体知识、作业命题能力、实验能力等,还会给他们找师父带。”朱萍校长说,“师徒带教”让见习老师心理上有了依靠,有人可以请教,能力提高了,职业磨合期就能缩短。“老师这个工作确实不轻松,但我们尽量减少老师们的会务、填表、申报等事务性工作,让他们把时间留给教学。”


唐佳怡是行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的数学老师,作为一名“00后”,已经有两年的教龄。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进入学校当老师。“第一年上课的时候,有些迷茫。我不太清楚学生要什么,我上完课,学生也听了,但为什么就会做错呢?”“班级要怎么管理才能更有效率?”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她。“我爸妈都是老师,我饭桌上向他们请教,到学校也会和我的带教师父请教。”不做精神内耗,而是自我驱动型成长,唐佳怡从每天教学中找到了快乐,也深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说实话,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当老师。”黄友初坦言,教师一定要有职业情怀和敬业精神,要愿意为教育事业付出努力和汗水。“年轻人在想要不要当老师时,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有没有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是不是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有没有爱心和耐心,缺少这些品质,很难成为一个好老师。”


未来学生如果少了,老师会失业吗?

专家: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过剩


出生人口的波动,也对不同教育阶段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战略学会区域教育分会理事乔锦忠曾专门调研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根据其团队用模型预测了2020-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1.46亿,随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2025-2028年平均每年学生以一两百万的量级在减少,2028-2035年每年减少三四百万的规模。具体而言,小学学位需求峰值出现在2024年,比2020年多出了约485万,初中学位峰值稍晚,出现在2029年。最终至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约3000万。



图为劳动报官方微信开展的网络调查结果图表。劳动报记者 郭娜 制图


那未来老师有失业风险吗?在此次网络调查中,多数受访者比较乐观。只有24%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少了,不需要那么多教师了,也可能会失业”,24%受访者认为“不会,可以小班化教育,更有助于孩子受教育”,52%受访者认为“不一定,以后终身学习,各个阶段都需要教师”。


“随着人口减少,学生数量减少,会对教育体系和教师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教师职业不会过剩。”黄友初教授认为,学生数量的减少可以为小班化教学的推行提供契机。“以前我们老师数量不足,很多班级人数较多,现在还有不少小学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40人,中学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50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学生数量减少后,就可以实施小班化教学,这不仅可以更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一些活动性、探究性教学也可以进一步落实,这是学生减少后带来的机遇。”黄友初表示,世界上很多国家经历人口变化后,在教育上都呈现了“小班化”趋势,而未来中国的义务教育也肯定要走小班化、高质量的道路。


但挑战共存。黄友初教授指出,一些出生人口严重减少地区的学校可能会被裁撤,也会给部分地区的民办中小学发展带来挑战。同时,小班化教学也需要一定的财政保障,生均拨款的比例也应相应提高。


面对未来,需要调整的还有师范教育。“师范专业需要调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一些中小学课程还没有对应的师范专业。而且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师范院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耦合,并注意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怀的培养。”黄友初教授指出,在未来,对教师专业的要求更加综合,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常态,师范教育只有不断改进,才能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未来教师。


头图为上海小学课堂,资料图。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郭娜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