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调解前置力度,源头化解工伤案件!浦东开了间工伤职工“解忧杂货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9-19 19:58

摘要: 劳资矛盾少了,行政复议和诉讼“双减”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保障了。


走进浦东南路3995号,一间名为“浦东新区工伤纠纷调解工作室”映入眼帘,这是一间工伤职工的“解忧杂货铺”。9月19日,记者从浦东新区人社部门了解到,自今年2月份成立以来,工作室已成功调解并撤回工伤认定申请227件,成功调解撤诉15起行政诉讼案件、3起行政复议案件。劳资矛盾少了,行政复议和诉讼“双减”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保障了。


努力化干戈为玉帛


工伤认定是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和基础,它在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浦东新区每年受理工伤申请逾万件,其中约五分之一的案件存在着纠纷。为此,如何加大调解前置力度、源头化解工伤案件,努力化干戈为玉帛成为重中之重。


于是,浦东新区人社部门首创“1+4+N”调解体系,“1”即成立一间工伤职工的“解忧杂货铺”,培养一支专业的调解员队伍,形成一本“判案宝典”;“4”即讲渗透式调解服务融入受理、调查、认定、行政复议诉讼“4个环节”;“4”即构建“工伤+”N方联动机制,加强同各类工伤疑难纠纷涉及部门的协同联动。


工作室的调解员们分成了受理调解、认定调解和复议诉讼调解三个工作组,他们化身成“老娘舅”,走近受伤职工,用“法理”疏导心结 、用“情理”化解干戈,最大限度减轻维权成本。调解员们会定期前往区司法局交流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能力,理清调解脉络。


在这里,《浦东新区工伤纠纷调解案例指引》一书应运而生,全书共收集了25个典型案例,聚焦案例的争议焦点、处理结果、法条链接等内容,这本“小小”的“判案宝典”在工作室老娘舅的调解中起到了不小的说服作用。


某工程公司员工顾某说,前不久,他在下班途中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造成骨折。但是公司因对其下班时间存在争议,迟迟不为其申报工伤。心急如焚的它来到了工伤纠纷调解工作室求助。好在调解员即刻来公司,找到了该公司法律负责人,经过调解员们的大力调解,最终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书》,成功实现了定纷止争。就这样,一件原本已争执大半年的工伤纠纷在一周内就化解了。


求共情注重沟通调解


本着能调解尽量调解的原则,“解忧杂货铺”特意制定了一张工作指引及流程图,将“调解前置”融入受理、调查、认定、复议诉讼等4个环节,形成调解清单最大限度地提供全过程渗透式调解服务。


曹女士是一名空乘,在上班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她和公司双方对工伤事实的认定都没有异议,但却在误工费、医药费等赔偿金上出现了分歧,直接导致公司不愿为其申报工伤。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调解员杜俊当起了老娘舅,一边安抚曹女士和家属,一边和公司核实案件细节,并拿出了双方都信服的调解方案。经过近两周的反复沟通,公司终于打消了顾虑,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至此,一起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劳动者获益了,企业满意了,官司也不用打了。


“调和的工作多做一点,调解的话多说一点,虽然过程中累点、繁琐一点,但是只要你诚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讲最真的话、说最真的理、出最优的方案,说不定就会避免一起不必要的纷争。”调解员艾康说。


联动调解跑出化解“加速度”


近日,从云南来沪务工的姚女士在单位操作机器时,不慎受伤,造成手指骨折。用人单位不愿为其申报工伤,仅提出支付1万元补偿款了事。由于姚女士文化程度不高,在上海又举目无亲,遂向新区检察院申请援助。


通过“工伤+司法”联动机制,浦东新区检察院联系到了工作室,告知了姚女士的情况。工作室即刻联系用人单位并详细解释了相关政策,让单位明白了申报工伤不仅是对劳动者有益,也能最大限度保障单位的合法权益。最终,用人单位打消了顾虑,同意为姚女士依法申报了工伤。8月,姚女士已经顺利从工伤保险基金获得了5万余元的补偿款。


今年6月,某建筑劳务公司接连发生了三起工伤事故。务工人员在工地受伤后,给工程部打电话询问赔偿事宜,接待人员总是闪烁其词,不愿意正面回答。投奔无门的他们来到了工作室寻求帮助,调解人员联系公司,可是公司项目负责人迟迟不愿露面,调解和调查工作进入了僵局。工作室立即启动“工伤+安监”联动机制,通过安监部门联系到总包公司负责人,最终经调解员的不懈努力,结合对《工伤保险条例》的耐心讲解及专业解答,三起案件均协商一致达成了调解协议,受伤职工的权益得到了及时的保障。


“在日常调解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对调解工作不理解、情绪波动较大的工伤职工和企业。作为调解员,我不仅要把法律知识‘掰开揉碎’一点点向双方解释清楚,还要有耐心、有共情能力,让双方都相信我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矛盾纠纷。”调解员许毅鸣说。


浦东人社部门表示,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指导工伤高发企业,落实专人对接,开展普法宣传,切实提高企业及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化解工伤纠纷。


头图为调解现场。浦东新区人社局提供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第三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

上海馆五大展示区域精彩纷呈!第二...

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600...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