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子的人丨住在青旅里的“沪漂”年轻人:从2平米的床位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找房子的人丨住在青旅里的“沪漂”年轻人:从2平米的床位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于玘珺 2023-10-29 19:15

“沪漂”求职者们为何选择住在青旅?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

青旅,在文艺青年与背包客的眼中代表着诗与远方;而在上海,以“奋进”、“求职”、“游子家”、“梦想家园”等为名的青旅、客栈颇具城市特色,且有着明确的人群指向。这些开在市区不起眼的商务楼中或隐藏在小区里的青旅,同样接纳了一群奋斗者的追求与梦想。


“沪漂”求职者们为何选择了青旅?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笔者探访了不同价位的青旅,并采访了住在其中的“沪漂”青年。


来到青旅:来沪打拼的起点


青旅是一个好的临时落脚点吗?单从经济角度考虑,圆圆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今年6月,日语专业毕业生圆圆“搭乘”春招的末班车来到上海,寻找工作机遇。除了路费,住宿费是她求职中最大的花销。在不向父母求助的情况下,几十元一晚的青旅成了她的第一选择。


圆圆先后入住了两家评分较高的青旅。其中一家离上海火车站只有十几分钟路程,98元一晚的价格算得上青旅中的“五星级酒店”。虽然旅店的整体装修并不豪华,但房间内还算干净整洁,甚至卫生间里的智能马桶和戴森吹风机还透露出几分讲究。“不愧是‘魔都’!”圆圆颇为感慨。


但在住了一天后,她还是选择换了住处。因为这间开在商务楼里的青旅实在有些促狭,四张不足一米宽的床、一张桌子和带锁的柜子就将房间塞得满满当当,甚至没有窗户;公共区域内也只有一张大桌子,饭点需要靠抢才能坐下。另一家位于杨浦区的青旅要朴实许多,但有着较大的公共空间与舒适的桌椅,不用再与室友争抢房间内仅有的一张桌子,并且价格也更便宜,只要76元一晚,能省下一顿饭钱。


在这里,初出社会的圆圆看见了不同的人生。刚刚高考完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中学生、暑假来实习的大学生、来讨薪的家政阿姨……但更多的是与她一样,来沪寻找工作机遇的年轻人。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规划与梦想,但不到两平米的床铺,是他们在上海共同的起点。


一家青旅的四人间。于玘珺 摄影


逃离青旅: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


刚住进青旅时,圆圆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离开的时间。这家青旅会定期在公共区域放电影、组织桌游活动,为天南海北的年轻人制造交流的机会。圆圆晚上往往忙于准备第二天的面试,并没有时间参与,总想着等一切尘埃落定后也可以参与进来。


然而,三四天后,青旅的不方便逐渐盖过了新鲜感,圆圆也加速了自己的求职进程,希望能早日定下工作,去租房子。“半夜在走廊上抱着电脑学VLOOKUP函数的感觉真的太糟糕了。”当公共区域熄了灯,为了不让打字的声音影响室友休息,圆圆只能在走廊里继续练习。


同时,周围的人换了又换,一种无形的焦虑在蔓延。期间,圆圆也遇到了多位外语专业的求职者。“说实话,大家没有在一起谈人生理想的心情,更多的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住在她上铺的姐姐学的是法语,前些年在马达加斯加做翻译,辞职回国后来到上海,暂时接一些展会翻译的零活过渡,想要攒钱开一间咖啡馆;另一位同样学日语的研究生,找到了一份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准备租好房子就离开。


幸运的是,入住青旅的第二周,圆圆收到了自己最心仪的岗位的offer。当入职流程进入正轨,她立刻下载了找房软件,以每月2000元的价格在松江租下了一间拥有明亮窗户的卧室。


住客们在青旅内的公共空间休息。于玘珺 摄影


常住青旅:在不确定中寻求稳定


圆圆因找工作住在青旅不过两周,而80后赵晴在镇坪路附近的一家青旅,已经住了五个多月。一走进赵晴所在的房间,就能发现有人常住的痕迹——除了中间的过道,房间里所有的空间都被行李箱和快递盒占据;窗台上放着大瓶的洗发水和大包的燕麦片,桌子上还有一只电煮锅,颇有生活气息。


无论是把青旅当做临时落脚点还是长住的人,其实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更好地生活。


赵晴两年前来到上海做信贷业务员,长期居住在公司附近的酒店或者青旅中。在圆圆看来,住在青旅找工作的日子意味着不稳定,而对赵晴而言,住青旅和酒店则是其对抗不稳定的一种方式。她的收入主要靠业务提成,居住环境随着收入而起伏不定。


此前她曾住在浦东的一家全季酒店,每个月的费用高达7000-10000元,而今年,公司搬到了普陀区,她也住进了这家离公司步行只有5分钟的青旅,每天70元左右的价格,在这个地段算得上高性价比。


目前她所在的四人间,虽然拥有窗户和独立的卫生间,但通风透气的效果并不理想,一进门就能闻到洗衣液、食物与潮气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气味。并且青旅狭小的空间内,隐私性与舒适性难以共存。每个床位都被木板和床帘严实的包裹着,“有时候一睁眼感觉自己像睡在棺材里。”赵晴开玩笑地说,“但人要能适应各种环境。”


青旅中狭小的床位。于玘珺 摄影


赵晴就像一只在城市迁徙的候鸟。等到天气再冷些,手头也有了些积蓄,赵晴打算搬到更宽敞的双人间或酒店去,因为这里没有更多的空间放置厚重的冬装了。


记者手记

找青旅要擦亮眼睛


在旅游平台上搜索“上海青旅”,从30元到百元出头的价格,为不同预算的“沪漂”年轻人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笔者探访并体验了多家不同价格的青旅,发现想找到一家物美价廉的青旅并不容易。


28元一晚,是笔者在平台上能找到的最便宜的价格。与其说是青旅,这里更像是打着青旅名义的群租房:客厅内有四个床位,一间不足10平米的卧室摆了三张上下铺,没有带锁的柜子,大件的行李摆在床边,背包随意地放在无人的床上。房间内也没有管理人员在,入住全靠微信沟通。如果不是囊中羞涩,建议谨慎考虑。


32元一天的简陋青旅。于玘珺 摄影


同时,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平台上的多家低价青旅存在虚构地址的问题。当笔者寻找一家位于普陀区工商大楼的青旅时,大楼保安表示该地址为冒用,并且已经存在了两三年,每天都有人找到这里。前几天还有人凌晨两点拖着行李箱找到此处,因为无法住宿而情绪崩溃。


这些虚假地址的青旅价位集中在30元-60元。当笔者以住客的身份向这些青旅核实地址时,负责人会用原地址在装修等借口来推脱,并发来一个附近小区的地址以及门禁密码等信息,并嘱咐笔者“如果找不到给我打电话,一定不要乱问人”。这些青旅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值得怀疑。


笔者总结发现,那些图片像是在居民楼中拍摄,且没有招牌的青旅“踩雷”概率更高,在订房前最好打电话咨询一下。相比之下,六七十元左右的连锁品牌青旅价格适中,管理相对规范,最具性价比。


(圆圆、赵晴为化名)


头图为年轻人在青旅内的公共区域学习。受访对象供图


摄 影:于玘珺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