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顶尖工人”,年轻人通过“拜师”踏出坚实一步!企业新型学徒制每年为沪培养万名产业工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4-01-13 12:13

摘要: 最新数据就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当年共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2404人,完成年度目标比例为124%。

走在路上,有时看到行驶而过的特斯拉,胡超心中会止不住地涌上一种自豪之情——这辆车,说不定就是我造的!


这位1989年出生的年轻人,是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一名底盘线装配工,同时也是该企业首批新型学徒制的“毕业生”。通过两年的校企联动学习,胡超不仅提升了自我技能、丰富了专业知识水平,更是将通过成人高考参加继续教育,有机会获得本科文凭。


“未来,我会成为什么样的工人?”胡超说,自己原先不咋明白,现在则越来越清楚答案是什么。


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开始,上海就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2021年起,“支持培养万名企业新型学徒”则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至此,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每年都能给本市带来至少一万名合格的产业工人。最新数据就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当年共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2404人,完成年度目标比例为124%。


如何与高速发展的企业同频共振?


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当年12月第一辆整车下线,创下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就在那一年,胡超来到了特斯拉。


那时,这家企业成了这个小伙子心中的“C位”。在他看来,一方面新能源车有助于节能减排,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特斯拉不断开发和推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吸引着他,“我想去学学他们的技术。”


工作后,胡超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质量问题,工作也是保质保量,能够按照班长的要求去完成工作任务。


图为胡超的工作场景。特斯拉提供


但是,胡超发现,自己与处于高速发展期的特斯拉,似乎并没有“同频共振”。与之相对的,是身边不少同事抓住了机遇,完成了岗位上的晋升,走向了班组长甚至更高级别的工作岗位。很多时候,他只能投以羡慕的眼光。


问题究竟出在哪?胡超不止一次询问自己。最终他发现,由于个人水平、职业技能上的不足,使得自己在岗只是“能干”,而不是“精干”,更别提“创新干”了。


“那时的我,就有一种迷茫。”胡超告诉记者,尽管有颗上进的心,但究竟怎样才能成为“梦想中的工人”,他有些不知该如何前行。


参加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找到方向


转折点,出现在了2021年。


那年,特斯拉与上海电力大学联手共建了“上电-特斯拉现代产业学院”,并推出了“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旨在为企业内部职工提供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从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输送更多的人才。


知道这个消息后,胡超的眼睛一亮,“这不就是我需要的吗?”


这位年轻人毫不犹豫地报名,并从全厂报名的近千名职工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员。


除了上班,学习填补了胡超所有的空余闲暇时间。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工程材料、CAD制图……一连串的课程繁忙,难度还不小,但这也打开了胡超的新世界,让他接触到了从未想到的领域。


“原先,我只知道岗位上要求这么做,但到底是什么道理,背后蕴藏着哪些工艺,这些我都不明白。”胡超感慨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人,真没那么简单。”


有时,胡超甚至觉得这些课程是在“折磨”自己,但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他慢慢地“啃”,反复地“磨”,不懂就问,最终利用两年的时间,成功地拿到了毕业证书。


水平提高了,岗位更能胜任了


作为胡超的带教师傅,底盘线装配项目主管黄小龙告诉记者,他感觉胡超完成学习后,“人变了”。


如何简化工艺、优化点检项目、保障开动率……如今的胡超和黄小龙彼此探讨的,不再是那些“基础题”,而更多是“探索题”,许多“为什么”甚至让资历深厚的黄小龙也觉得难以招架。


图为胡超与黄小龙在交流心得。特斯拉提供。


让黄小龙对其印象深刻的,是一把手持电枪。此前,这把电枪在使用中频频引发后台预警,黄小龙带着班组长和使用者讨论过几次,也想了一些办法,可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结果有一天,轮岗的胡超找到了黄小龙,说他发现了症结所在。


“电枪里面有很多精密齿轮和连接杆,当我们电池电量用到极限或预警时,电流的不稳定会导致电枪的转速不稳定,从而加速齿轮磨损。”胡超有理有据地分析,“正是因为这种磨损,使得扳机复位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后台预警。”


最终的测试,证明了胡超的判断。这让黄小龙也为其点赞,“有两把刷子”。


“正是企业新型学徒制里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让我的脑海里形成了这把电枪的结构图,通过分析发现了这一问题。”胡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拜师”让年轻人成就职业梦想


从“眼高手低”,到“心有灵犀”,企业新型学徒制帮了胡超这样的年轻人“大忙”。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是在企业生产一线往往听到的一句话。话虽有些“糙”,道理却并非没有。刚入职的年轻人,面临从“菜鸟”到熟手的过程,缺乏实际经验和技能,使得年轻职工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上海从“师带徒”的传统中创新发展出了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各类企业联合院校、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针对重点培养的职工,特别是青年后备高技能人才,通过岗位带教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徒培养。对企业组织新招录员工和在职职工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完成培训和考核,并经实施单位评价合格的,还可给予培训费补贴。


相较于传统的“师带徒”,如今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更加强调“系统性”:一是多方发力,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以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转岗人员为培养对象,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二是多元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等的教授,还包括工匠精神的传承。


以胡超所在的浦东新区为例,截止202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区结合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先后认定了34家实施单位,开展61个培养项目,培养学徒10045人,其中中级工及以上占91.8%,培养范围覆盖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应用、半导体芯片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木工施工、船舶设计操作等传统技术领域,以及水电维修、养老护理、智能制造、医药检验、飞机装配等领域。而上海当年共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2404人,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


特斯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通过与知名高校开展“新型学徒制”项目,从体系搭建、课程设计、过程运营、晋升发展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开设通用素质、专业基础(含电气、机械、自动化等)、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岗位实操等20余门课程,同时将企业实际生产、作业标准融入了定制化课程,有效提升公司员工专业水平,形成全流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初,首届毕业的514名学员中,有149人通过成人高考参与继续教育,20余人由生产操作岗转为技师岗,实现了学历与技术的“双丰收”。优质的专家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特斯拉经验丰富的“工匠”师傅,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得他们在向复合型、专业型的“顶尖工人”之路上,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按照要求,上海将在“十四五”时期,力争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6万人次,从而促进本市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实现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撑,壮大发展产业工人队伍。今年,特斯拉的第二批800多名企业新型学徒制学员,就已经开启了“升学之旅”。


而对“毕业”的胡超来说,他已给自己确定了新的目标,那就是既要拿下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的本科文凭,还要在岗位晋升上“更进一步”。


“现在,我越干越有信心。”这位年轻人如此说道。


头图为正在岗位上全身心工作的胡超。特斯拉提供。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开年最大一场招聘会举行,提供岗位...

不放弃的人生|至暗时刻也未承认被...

节前“用工荒”,节后“招工难”?...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