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纵然竞争激烈,淘汰的却从来不是学历低的人,而是那些不努力的人……2023年,在上海的“拆旧”圈子里,一个00后全职妈妈火了。她没有高学历,同时又是个门外汉,但她却从社交软件开始创业,成了上海知名“包工头”,抡起大锤将人生砸出两面。近日,记者联系到了主人公小雪,听她讲述了从一位全职妈妈蜕变成包工头的经历。
纯属偶然,在小红书接到“砸墙单”
采访当天整个下午,小雪都没有歇脚,到闵行开工,又到浦东谈价。她个子不高,力气却很大,略带婴儿肥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让初次见面的人也能感受到亲切感。为了接受采访,她特意换上了一件白色呢大衣,显得有精神。“干活的时候就脱了,不然一会儿就成灰色的了,”她说自己已经熟悉了工地上的灰尘,习惯了忙碌的日子。这是她过去没想过的生活轨迹。
小雪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小雪本名廖晓雪,1999年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农村家庭。因为学历不高初中毕业,小雪做过前台,送过外卖。2020年,她和丈夫陶哥在杭州生活。丈夫做过咖啡师,干过滴滴司机,后来当了外卖员。小雪怀孕后,在家做起全职妈妈。2023年之前,她全部的生活还是每天围着孩子和丈夫两个人转。
2021年,小雪回湖北老家时,买回一只小猫。为了打发时间,她在小红书上分享小猫日常,结果每一条帖子都火了。
当时丈夫陶哥建议,让小雪给在上海拆旧的爸爸发个帖子。小雪说:“没想到网络的力量这么强大,很快有网友私信我邀请公公去他家拆阳台。我公公去了之后,这位网友还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发帖夸我公公干活认真,从而引起了连锁反应,我们陆续通过社交媒体接了两单。”
之后订单多了起来,公公一个人干不完,小雪和丈夫商定后,当晚收拾行李,第二天就出发来了上海。那时的小雪并没有想到,她会在上海当起包工头。
不怕吃苦,从全职妈妈转型成了包工头
初到上海,小雪一边在家照看孩子,一边负责帮爸爸所在的工程队联络客户。小雪发现很多拆旧的房东都是年轻人,老师傅与他们沟通难免存在代沟。工程队有时不符要求,有时彻夜赶工,有时还被拖欠工资。于是小雪主动提出帮忙报价,成交率明显提高。
房子需要拆地暖,小雪正在帮忙,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小雪回忆说,自己刚开始根本抡不起大锤,只能从轻的活开始干起,逐渐适应重量,然后像铲腻子、拆地板吊顶等不同类型的活,一点点地跟着公公学技巧。
虽然并不熟练,但小雪干活胜在仔细认真,“很多客户刚开始看到一个小女生带队上门,有些质疑我们的水平,直到客户看到我操心每一个流程,把许许多多的细节都照顾到,才放下心来,完工后,客户们还会给我点赞,有客户主动在网上帮我们发帖宣传,慢慢地,我们这个团队在上海有些口碑了。”于是小雪一边拆旧,一边在社交媒体上记录拆旧日常。她的视频记录下拆旧时工人们的忙碌,也记录下收工后屋子里的整洁与清爽。
因为肯干肯学,不怕吃苦,小雪很快摸到了门道,从去年春节后,她真正成了包工头。联络、报价、上门、安排施工、交接工程,小雪全都包揽。现在她还能够熟练地抡着大铁锤砸墙,完成铲腻子、拆墙等重体力工作。
不忘初心,带着全村人一起致富
“我老公说现在都不敢和我吵架,我走了他们都不知道去哪里干活了。”小雪和记者说笑着。
“是啊,现在要叫她‘廖总’了!”在边上干活的公公也在一旁打趣说。
小雪说,最开始是一家三口的“家庭作坊”,随着订单越来越多,他们决定专门组建一个拆旧团队。“我老公老家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陶小湖庄的,村里有很多人来上海打工,在建材市场拉木头,收入不多,但很辛苦。”拆旧的门槛并不高,熟悉几天基本上就可以学会,“所以我们召集了几十名在上海打工的老乡,以高于市场价的工资给他们派活,所以他们都很乐意跟着我们一起拆旧。”装修旺季的时候,这支团队甚至多达百人。
小雪的公公和工友一起搬运拆旧垃圾,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采访时,记者也和小雪的公公闲聊了几句,他坦言,自己起初还担心年轻人干这行会吃不消,但是现在觉得他们挺厉害。小雪的工程队现在平均每周拆四五套房子。她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从2021年7月到2023年9月,“我们拆过的房子,总市值超过了6亿元。”
为了方便接商场、办公楼等大型区域的大额订单,小雪还注册了公司。她略带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她的“拆得蛮好有限公司”在上海拆旧行业还算有点名气。未来她计划把拆旧生意做到业内知名水平,带更多老乡一起“逐梦上海滩”。
千锤百炼,为自己赚得体面人生
在小雪的朋友圈,她也会晒出新做的美甲,自拍晒晒好看的妆。但到了工地,轮起袖子,就能扎进粉尘里,累的时候,铺个袋子就能睡着。
背后的一大家子就是她在干活时暂时卸下“小女生”心态的精神能量。关于原生家庭,小雪不愿多说,她也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弥合着原生家庭曾经带来的“伤痕”。虽然是湖北人,但小雪说着一口流利的安徽话,这是她丈夫的家乡话。她还和丈夫的妹妹处成了亲姐妹,俩人经常在工地里你一锤我一钻地互相鼓劲,又在休息间隙指着对方的“黑脸”互开玩笑。
尽管没有高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但在上海做“包工头”的这一年里,她心里那种渺小感逐渐散去。如今,小雪和丈夫一个月稳定收入三万元以上,开始计划在合肥或上海买房。
采访最后,小雪认真地告诉记者:“特别幸运得到了这个创业机会,我想趁着年轻拼一把,靠自己的劳动赚钱是最踏实的。”
对话小雪——
记者:拆旧的订单主要来自哪里?
小雪:对装修公司来说,很多不愿意仔仔细细地把基础做好,然后有一些比较追求生活质量或者追求细节的客户,就会自己先拆好再找人。比如,今天拆的那个房子,墙上就是有两层腻子一层墙纸,因为第二次装修的时候,装修公司怕麻烦,没有去铲腻子,直接铺了新的腻子上去,导致墙体太厚了。真正要装修好,要把墙体清理得很干净。装修公司有时候也会来找我们干,因为我们做的好,这次拆的大房子就是装修公司介绍来的。
记者:你是如何在上海立足的?
小雪:我做得认真,小红书的客户会主动帮我宣传,口碑就起来了。是在这些用户支持下,我才把生意越做越大的。不过也有淡季的时候,一个星期大概两个单差不多。但像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星期可能接个七八个,八九个,主要都是从小红书来的和自己群里来的。
记者:为什么能吸引全村人来跟着你干?
小雪:在上海,基础的拆旧工是280元一天,难一点的会用大钻、小钻的,350元一天。但跟着我干,在我团队,都是400元一天。所以他们愿意跟我干,而且我们结账了立马就把钱给他们。
我们自己闲着都无所谓,但如果工人闲着,他们会去干别的老板的活。所以活少时,便宜我也接,自己不赚钱,就当养工人,不亏就行。尽量是能够让工人一直在维持着运转,这样他们会一直跟着你。我们现在也是上海滩业界“知名”团队了。
记者:创业以后,你觉得家庭状况变化明显吗?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小雪:其实玩小红书也才一年多。以前没想过这些,现在一个星期五六个单子。这种反差真的太大了,生活地位也提高了,钱咱也挣了,面子咱也有了。因为以前我没工作,加上我没读什么书,文化水平很低,我老公有时候开玩笑也会说,家里都是靠他挣钱。但是我老公现在也离不开我,我婆婆的手术费也是我出的。至少在现在的年龄段,我觉得挺好的。
头图为小雪正在教记者分辨“承重墙”,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