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话题|投简历要大胆、先入职再学习!这些求职建议你怎么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4-03-31 18:32

摘要: 最近,一个叫“九哥”的博主分享了一个求职的捷径:所有岗位都可以先想办法进去再学。

“金三银四”求职季,有一条热搜引起了求职者热议,有网友直言:缓解了很多人的求职焦虑。这条热搜的起因是一名叫“九哥”的博主分享了一个求职的捷径:所有岗位都可以先想办法进去再学,鼓励求职者大胆投简历。言下之意,大部分的岗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攀不起”,反而是实践出真知。此番言论一出,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观点一

职场更注重可塑性和实际表现


截至目前,这条微博热搜的阅读量已累计达1.4亿,在评论区也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


其中有位做直播运营的网友留言,尽管他只看过几场直播,依然大胆去面试了一份月薪一万五的直播运营工作,并且一直工作到现在。在入职初期,他一空下来就会在网上搜索学习直播运营的相关内容。


“将所见变成所会”成为这些分享求职经历网友们的真实写照。在支持这一观点的网友们看来,所谓边学边干,就是这个道理。


“我认识一位朋友,以前是普通会计,对企业预算的制定和管理只有理论上的认识。然而,当一家知名企业开放了预算主管的职位时,他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从事金融行业的刘小姐告诉记者,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他没有坐以待毙,不仅研究了行业最佳实践,还掌握了预算编制的关键点和难题。面试时,他向面试官展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而不仅仅是现有的经验。他还提出了如何将分析角度和战略思维应用于财务预算,提出了创新的预算控制策略。最终打动了面试官,给了他一个机会。


这位朋友的求职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工作经验固然重要,但工作能力不是单纯通过年数来衡量。勇敢、灵活、学习能力强,往往同样能够获得“入门券”。这是因为,现实的职场,注重的更多是可塑性和实际表现。如果一个人展现出足够的潜力和快速学习的能力,就算入门时并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也同样有机会赢得更好的发展。


观点二

这是一种灵活的就业思维


支持这一观点的网友还认为,当下面对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的就业环境,选择先获得职位再逐步积累经验和技能,是一种灵活的就业思维。


“绝大多数职场新人在求职的时候,依然抱着老观念不放,”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汪张明指出,最明智的求职方法,应该是一专多能、远近结合。


他认为,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并不是所有都是直接从专业教育中获得的,理论只是为工作打下基础,没有后期的岗前培训和实践,很可能专业对口也无法直接上手。在新职业、新岗位、新业态不断更新迭代的信息时代,需要从业者不断适应职场变化,适应“转岗、换岗、创岗”的要求,不应该将自己局限在某个狭窄的专业领域。


当然,大胆尝试的前提是,具备学习的意识。“归根结底,学习是万金油。”他说,专业不对口,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具备入职的资质,例如考取各种资格证书,让自己具有岗位专业知识储备;专业对口,也会面临着技术的发展,时代的演变,本就要不断学习,并且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职业实力。


总而言之,求职者得学会跳出“对口思维”,别让“我不会”成为阻碍,要用“我可以学”的积极心态拥抱未来。无论是向上或向外发展,适应力、学习力以及将潜力转化为成果的能力,才是决定一个人在职场的真实价值。


观点三

求职还需注意结合实际


“很多岗位可以先入职再学习”的观点,也给了我们一点启示:不要过分低估自己的真实价值。不过,虽然这一观点给求职者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就业思路,但“混”岗位显然不能盲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先入职再学习”并不是鼓励滥竽充数。求职者在选择这条就业思路时,还是要选择与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体系相差较小的,这样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作为足够硬的敲门砖。其次,可以考虑自身有何特长,自己能否开通一个新的赛道。比如法学专业求职者写得一手好文章,大可以寻找编辑写作的岗位,撰写与法律相关的文章等等。


最后,要看依靠自身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否能够让自己在这一岗位上“混”得好。罗翔老师曾说过,“再厉害的人也常常是边干边学”,但这就要考验一个人是否具备精力和决心去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求职思路并不适用于一些对专业技能要求高的高精尖行业,所谓“隔行如隔山”,部分专业知识之间的鸿沟是难以跨越的,因此对于专业基础知识要求高、有技术门槛和要求的岗位是不能靠“混”的。


观点四

"先入职再学习"涉及契约精神


在探讨“很多岗位都可以先进再学”的合理性时,有律师以法律视角切入,从劳资双方契约精神的角度提出的观点也引人思考。


他指出,"先入职再学习"的理念在现实中越来越普遍。一方面,这与时代发展、信息爆炸有关,传统的一步到位式的培训已难以适应。另一方面,这反映了个体学习的自觉性、灵活性和深度。从法律角度解析,这也涉及到劳动法的精神。劳动法强调契约精神,即劳资双方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建立的劳动关系。


一方面,在当今社会,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求职者为了获得心仪的工作岗位,往往会在简历上进行各种美化或造假,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如果求职者“过度包装”或“捏造履历”,如若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那么劳动者或涉嫌欺诈行为。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现实中的岗位往往需要员工具备多种技能和知识,而这些技能和知识可能超出了合同约定的范围。那么,如果企业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这些额外技能和知识是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或者没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说明和告知,那么这种要求就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培训或者协商解决。


总之,"很多岗位都可以先进再学"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了明确且合理的约定。他提醒,企业应注重员工的合法权益和职业发展,员工也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90后观点

“先入职后学习”不是鼓励滥竽充数


近日,一条主题为“很多岗位都可以先混进去再学”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其称“绝大多数岗位都没什么技术含量,可以先混进去再学,根本不需要满足条件了再去应聘”。


先混进去再学,那么怎么混进去呢?笔者通过评论区网友分享的经验发现,“过度包装”“捏造履历”等成为部分应聘者的“致胜法宝”。如有网友分享“应聘口诀”,“见过就是会,会就是熟练,熟练就是精通”;也有人称,“应聘的时候在某平台复制了一点别人的经验,也通关了。”


且不说应聘过程中,“过度包装”“虚构履历”等行为已经涉及个人诚信问题,单从业务能力方面讲,“混进去”的水平真能做到在工作中“不露怯”吗?要知道,会不会吹奏乐曲,终究是要暴露出来的,滥竽充数不会长久。


笔者认为,求职时还是需要注意结合实际,切莫夸大其词去虚构自己根本没有掌握的技能,即使有幸蒙混过关,入职后也很难展开工作。


70后观点

先入职后学习的三个弊端


对于年轻人来说,先入职再学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职业发展策略,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节奏,这可能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需要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年轻人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确保两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投入。


第三,与在学校时相比,工作中的学习可能缺乏外部的监督和激励,因此年轻人需要保持自我驱动的学习动力。


总之,对于年轻人来说,先入职再学习是一种有益的职业发展策略,但需要注意适应性问题、时间管理和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年轻人在选择入职岗位时,也应该考虑自己的长远职业规划和发展需求,选择有利于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行业和公司。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场话题|绿植风、养生风、二次元...

职场话题|如何让躺平者“不躺”,...

职场话题|“上班恶心穿搭”引热议...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