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7月到12月,人社部决定在全国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力争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年底前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按照要求,毕业生离校前,地市及以上人社部门要集中发布一封公开信和三个服务清单,即致2024届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清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就业创业服务清单,为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求职指引和便利。
各省级人社部门要提早与教育部门和高校对接,尽快获取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7月底前全部完成信息移交,建立2024届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允许未就业毕业生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地进行失业登记或求职登记,并及时纳入2024届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
要对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集中开展帮扶,根据就业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就业创业服务,普遍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要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及时将脱贫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和求职补贴发放对象纳入帮扶台账。按照“一人一策”要求,推进实施分层分类就业帮扶,优先提供指导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优先开展培训见习。根据困难程度、就业能力、服务需求,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稳定性强的就业岗位,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运用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
未就业毕业生较为集中的城市和用工密集的地区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
组织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开展模拟面试、职业规划、企业参观等体验活动,增强求职适应能力。推出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发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重点面向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募集见习岗位,提升见习岗位质量。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