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上海选拔赛暨第八届上海市创业新秀评选活动决赛在沪举行。
本届创业大赛重点关注项目的创新性、发展性、团队性以及带动就业等社会价值。经过区级初赛、市级复赛和决赛,共有18个优秀创业项目脱颖而出,获得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上海选拔赛一、二、三等奖,另有10位优秀创业者荣获“创业新秀”称号。
据悉,本届创业大赛主体赛包括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两个赛道,专项赛包括乡村振兴、银发经济和绿色经济等三个赛道。自4月25日启动以来,吸引高校学生、留学归国人员、科研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各类群体积极参与,共有2130个项目入围各区初赛。
参赛者呈现出高学历、国际化、年轻化、专业化等特点。创业项目领域覆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也包含从生活服务到社会公益等诸多广泛领域。
除本届大赛获奖奖励之外,政策支持方面包括优先推荐进入创业担保贷款批次贷“白名单”、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各项补贴等;跟踪服务方面包括创业指导专家一对一跟踪帮扶、天使(投资)基金关注、“创潮秀”创业项目展示以及媒体宣传报道等本市人社部门给予的全方位帮扶,进一步助力优秀创业企业蓬勃发展。
记者获悉,近年来,上海人社部门聚焦创业者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会同市财政等部门推出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进一步提高创业组织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原300万元提高至400万元,其中对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的“3+6”先导产业、重点产业的创业组织,可提高至500万元。
同时,开展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和创业见习,形成多层次创业能力提升通道。聚焦园区、校区、社区等创业思想活跃、创业人群集中的区域,深化创业载体建设,以培育创业孵化基地、打造院校创业指导站、拓展“15 分钟就业服务圈”等加强“三区”联动,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专业化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头图为比赛现场。劳动报记者 罗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