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话题|“反诈老陈”后悔辞职冲上热搜,引发网络时代职业转型思考

职场话题|“反诈老陈”后悔辞职冲上热搜,引发网络时代职业转型思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2024-12-15 09:59

近日,“反诈老陈”在接受采访时称,当年辞职太冲动。一番言论冲上了热搜。

近日,“反诈老陈”接受采访时称,当年辞职太冲动,没看透自己。随后,该话题冲上热搜第一。有观点认为,“反诈老陈”当年选择辞职,这一行为看似抓住了时代机遇,但实质上,他踏入了竞争更激烈的网红行业。纵观网络世界,像他一样突然爆火的普通人也不在少数,但却鲜少有成功转型的。“反诈老陈”的后悔,为追逐“风口”的人们敲响了警钟,网络时代为追求多样化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真本事。


观点一

网络职业伴随着不稳定且难以预测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网络平台不仅为个人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反诈老陈”陈国平为例,他从一名公安民警转变为网络主播的经历,正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陈国平最初因其警察身份和创新的反诈宣传方式赢得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和支持。2022年4月,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职业转变——辞去公职,投身于网络直播行业。


但如国内知名人力资源专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伟所言,“像陈国平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许多人在看到网络平台带来的短期高收益时,往往忽视了其中潜藏的风险。网络直播行业的成功依赖于流量和粉丝的支持,而这些因素是高度不稳定且难以预测的。”


陈国平的经历恰如其分地印证了这一点。尽管他在辞职初期通过直播获得了大量打赏,但随着时间推移,观众的兴趣逐渐减弱,收入也随之下降。根据媒体报道,2023年他的总收入仅为34万多元,较前一年大幅减少。两年时间里,老陈尝试过多种形式的反诈宣传。比如在吃播时植入反诈内容,在健身时宣传反诈,但效果平平。起初还有不少人观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越来越低,就连老陈也曾调侃自己是“过气网红”。


不可否认的是,“成也流量、败也流量”是网络职业的独特风险,许多知名网红如李佳琦、薇娅等,凭借巨大的流量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翘楚,但同样也因流量的瞬息万变而面临人气波动和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反诈老陈”的经历提醒我们,网络时代为追求多样化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要求我们在追梦的同时,具备应对未知挑战的能力。每一个勇敢的转身背后,不仅是对未来的憧憬,更是对自我的一次深刻考验。


观点二

公职人员投身网络职业更需谨慎


另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中,个人品牌的价值往往与个人的信誉和社会形象紧密相关。对于曾经身居公职的人来说,这种转变尤为复杂。


以“反诈老陈”陈国平为例,他最初因为警察身份和反诈宣传获得了大量关注,但一旦离开了公职,这种身份的优势不再,个人品牌的价值也相应下降。


另一个典型案例,来自于近日上海某三甲医院肝病科专家钱炬(化名),向媒体讲述的个人经历。


钱炬医生在其职业生涯中以其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亲民的态度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评价。2021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和个人对健康科普的兴趣,钱炬开始通过抖音等平台分享医学知识,帮助更多人了解肝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他的视频内容不仅限于讲解疾病知识,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建议,如饮食调理、运动指导等。这些实用的信息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支持,使他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一位受欢迎的健康博主。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钱炬逐渐意识到从医生到网络博主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任何不当言论都可能引发争议或误解。例如,他曾在一次直播中提到某种药物的效果,尽管初衷是为了提供有用信息,但随后却受到了部分网友和同行的质疑。尽管后来澄清了事实,但这一事件让他深刻认识到,在网络平台上发言需要更加谨慎。


不仅如此,钱炬坦言,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保持观众的兴趣,他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素材,同时还要紧跟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最终,面对外界的压力和个人发展的考量,他选择回归医疗岗位,继续为患者服务。


钱矩医生的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他对职业责任的坚守,也为其他考虑类似有着职业转型意向的特殊职业人群提供了宝贵的思考。


国内知名媒体评论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指出:“公职人员或专业人士转行进入网络直播或其他新兴行业时,他们原有的光环可能会带来初期的关注,但长远来看,需要重新建立个人的专业形象和社会价值。” 尹教授进一步解释道,“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个人品牌的塑造不仅依赖于过去的身份标签,更取决于能否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


“反诈老陈”和钱炬医生的经历揭示了这一点:对于考虑从公职或传统行业转向网络职业的人来说,也许初期通过专业背景能够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要维持长期的成功并不容易。不仅要准备好面对外界评价的变化,更要具备持续创新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专家也做出了提醒,因为身上的荣誉和“责任”,公职人员投身网络职业更需谨慎,确保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走得稳重。


观点三


投身网络职业并非简单的职业转型


在网络时代,个人品牌的快速崛起和迅速陨落成为一种常态。公职人员或专业人士投身网络职业不仅意味着工作环境的转换,更涉及个人品牌和社会价值的重新塑造。“反诈老陈”的案例之所以引发舆论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从警察到网络主播的身份转变,更是因为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新媒体行业吸引大量人蜂拥而至背后的社会思考。


值得思考的是,当公职人员和专业人士尝试通过网络平台拓展自己的影响力时,这种转变并非简单的职业转型,而是涉及到个人品牌和社会价值的深刻再定义。在传统职业中,个人的价值往往与其职位和社会贡献紧密相连;而在网络环境中,个人品牌的建立更多依赖于流量、粉丝经济和个人魅力。这种转变要求从业者不仅要适应新的传播规则,还要重新审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承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指出:“当公职人员或专业人士转向网络平台时,他们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制度性支持,还必须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评价体系。” 他进一步解释道,“公众往往更愿意接受他们在传统角色中的权威形象,而非商业化的网红。”


“反诈老陈”们的故事不仅展示了网络时代下个人品牌重塑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样也揭示了,在追求多样化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个人不仅需要应对市场和技术的变化,还需要深刻思考自己在新环境中的角色和价值,确保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不失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承诺。


90后观点


追逐“风口”需有真本事


“反诈老陈”陈国平从一名警察到网络主播的身份转变,不仅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网红行业看似门槛低、收入高、来钱快,但“隔行如隔山”,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门槛,如果没有扎实的内容创作能力,缺乏持续输出新颖且有价值内容的能力,想要在网红界站稳脚跟是难上加难。


不可否认,直播行业的确为许多人提供了展示自我和实现经济独立的机会。平台上的成功案例似乎表明,只要有创意和勇气,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红或主播,赚取丰厚的报酬。然而,这种表面的轻松掩盖了背后的努力和专业素养。


对于考虑进入直播行业的年轻人来说,重要的是要全面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理性看待这个行业的真实面貌。不要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而应深入思考自己是否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长远规划和个人品牌的建设,确保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走得稳重。正如陈国平所言,“网络平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其背后的不确定性同样不容小觑。”


笔者认为,直播行业虽然充满机遇,但也伴随着不可预见的风险。年轻人在追求多样化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清醒认识到伴随而来的挑战,谨慎做出每一个选择。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