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技能等级、提高综合素质……上海正有序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提升技能等级、提高综合素质……上海正有序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陆燕婷 2024-12-15 17:29

上海正有序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到2027年,养老护理员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力争总量不少于8万人,基本满足本市养老服务实际需求。日前,上海九部门印发《上海市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简称《方案》)中,对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劳动报记者获悉,沪上家政及相关行业正在有序推进,并助力养老护理人员实现学历、技能等级等全面提升。


壮大养老护理员队伍规模


“《方案》中所提及的人员数据,主要是以沪上养老服务机构、也包括专职长护险人员在内的数据统计,目前上海这些养老护理员队伍人数约在3.5万人。”上海暖心公益负责人李尉介绍,根据《方案》,上海将进一步壮大养老护理员队伍规模。


如何扩大人员规模?《方案》指出,上海将推动养老护理人才供需方精准对接。依托我市对口合作交流机制,与相关省市开展劳务协作,定期组织养老服务机构赴相关省市进行集中招聘,将当地有意愿的富余劳动力引入、输送至上海养老护理员队伍。完善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人才服务板块,充分运用春季招聘、校园招聘等载体,多渠道招录养老护理人才。


同时,支持跨行业领域人员流动。引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家政、物业等相关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吸纳各类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鼓励具备医疗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入养老服务行业。


学历与技能双向提升


根据《方案》,到2027年,本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护理员整体持证率达到90%并保持,持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护理员占比达到三分之一(其中2024年达到18%),持高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护理员人数比2023年末翻两番。


“以往,在家政行业,养老护理人员在薪资水平等方面低于月嫂、育儿嫂等母婴护理类家政人员。有几方面原因,养老护理人员的年龄层偏高,学历水平不高。部分仅为初中学历。未来,养老护理人员的学历和技能等级都亟待双向提升。”李尉告诉劳动报记者。


多渠道招录养老护理人才。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未来,沪养老护理员综合素养将不断提高,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畅通,形成一整套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机制,养老护理员队伍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显现。”爱君家政创始人夏君向劳动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为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未来几年,上海将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学历教育培养。加强养老服务、养老护理类专业建设,鼓励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增加招生人数,支持更多高校开设养老相关本科专业。并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相衔接,通过参加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形成“学历文凭+技能证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方案》,拓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实行“新八级工”制度,上海将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在高级技师基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支持头部或连锁养老机构试点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培养更多高级别养老护理技能人才。


同时,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加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力度,提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全市范围内建设20家养老护理员高水平公共实训基地。加强陪诊、助浴等单项技能培养,探索形成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评价机制。并对养老护理员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专业技术培养,探索养老护理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畅通专业发展通道。


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


劳动报记者还了解到,为推进本市重点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日前,上海市人社局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重点产业领域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劳动者获得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及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行业纳入本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上调30%。


“在养老护理人员技能等级提升的同时,其薪酬水平未来也将与之技能等级进行挂钩。比如,在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从中级工向高级工的跃升,其相应的薪酬待遇也将得到提升。技能等级提升的同时,实现收入增长。”夏君认为,“养老护理员的概念其实很宽泛,除了养老机构、长护险人员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政领域的为老服务人员,其技能和学历提升的同时,薪酬水平或也应有相应幅度的提升。”


“上海还将助力养老护理人员拓展职业保障,并强化待遇保障。”李尉介绍,例如,根据相关政策,对已纳入我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的外省市户籍养老护理员,按条件予以人才引进。落实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吸引高技能、高层次优秀人才加入养老护理员队伍。研究制定养老护理员激励补贴政策。


此外,相关政策还支持住房困难的养老护理员,可按规定申请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等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沪上各区制定专项支持措施。


实施养老护理储才计划


劳动报记者注意到,根据《方案》,上海还鼓励家政、物业、社工等人员通过参加养老护理技能等级培训评价,储备一支具有养老护理初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社会力量。为家庭照料赋能,鼓励家庭照料者参加技能等级培训评价,增强家庭照护能力。同时,鼓励年轻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搭建本市设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院校与机构的交流平台,发布养老服务机构实习岗位,引导大专院校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行业。


开展养老照护服务。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兰专项基金供图


除此之外,沪上部分公益机构也在招募一些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作为补充力量,开展养老照护服务。


“目前,我们主要是在浦东新区的部分街道和认知症社区试点为特困独居老人进行上门居家照护志愿服务,主要通过生活照顾、科学护理、心理关爱等专业的志愿服务,为需要助老的长者排忧解难,为他们安居养老、欢度晚年提供帮助。”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兰专项基金主任曹蓝告诉劳动报记者,在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其正在探索培养及建立专业的长者照护志愿人才库,并已在曹路养护院建成了长者照护专业志愿者示范基地,并在那里开展了多场养老照护,认知症照护的志愿者培训,以期培养具有专业性和实操性的长者照护志愿者。


培养具有专业性和实操性的长者照护志愿者。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兰专项基金供图


“从公益角度出发,我们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服务。不过,我们的志愿者也是养老护理的储备人才。从目前招募的志愿者队伍来看,其中不乏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年龄段跨度也较大。还邀请到了来自瑞金医院、华山医院、中医药大学等中外专家为志愿者们进行专业培训。”曹蓝表示,未来,其还将探索建立及推广长者照护志愿服务标准,建立志愿服务管理体系,为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群提供优质服务。


头图:家政员参与技能竞赛,其中设有养老护理相关比赛环节。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