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岁末,距离2025年中国春节不满一月。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春节,除夕当天也能放假了。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显示,2025年,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也就是说,春节可自农历除夕起放假连休8天。对此,许多人为这样的春节假期安排感到开心,这是国务院务实推进带薪年休假的制度创新。
然而欣喜之余,不少“打工人”仍有吐槽:“为何还是有涉及两个双休日的调休?”“调休一时爽,节前节后累断肠”……可以看到,因调休、挪假引发大家热议,也并非第一次。是否调休以及如何调休,目前社会公众的观点差异比较大。
那么当前,调休究竟是否必要呢?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开回应称,“总体而言,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
笔者认为,如果不调休,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部分节假日与双休日之间间隔1个工作日、造成节假日“碎片化”等情况,形成很多“单蹦”。调休就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碎片化”所做出的有效政策安排。
最要紧的一点是,从整体角度讲,政府坚持集中放长假是要解决大多数人“有没有”的问题。如果不强制放假,一些企业可能找各种理由不让职工休假。这种情形下,当然有调休比没有调休更好。
也有人说,人们反对调休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呼吁节假日更多一些。适当增加节假日,无需凑假就能休个“黄金周”。
但笔者认为,此事也要分两步看,先讨论该不该增加节假日总量。我国目前共有11天法定节假日,在全球处于中等水平。是否增加,既需要倾听大众声音,也需要有关部门合理统筹研判,而这需要时间来完成。
此外,2025年起,我国放假总天数从11天增加至13天。从“双休-单休”循环到全年双休,从一年仅7天法定节假日,到11天法定节假日,再到马上的13天法定假日,可清晰发现我国节假日演变的上升脉络,即法定假日越来越多。
因此,未来继续适当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也并非没有可能。但这是一个系统的、理性的决策过程。总而言之,对节假日的优化调整要多些耐心。
当然,大家也不能只是紧盯法定节假日是否增加,还要盯紧带薪休假制度有无真正落实。如果带薪休假制度和双休制度落实不到位,将很大程度上削弱部分劳动者对休假制度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但是,当前劳动者“不敢休”、一些单位“不让休”的现象仍较为突出,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却并未对带薪休假作出强制规定,客观上影响落实效果。社会各界对于强制实施带薪年休假、完善企业违法责任的呼声很高,须引起关注和重视。只有落实带薪休假,人们才能真正实现“我的假期我做主”,能够更好地满足错峰出行、自主安排的客观需要。
同时,要满足广大职工的不同休假需求,我们也要鼓励各单位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休假。
事实上,针对2025年春节,就有不少知名大厂“卷”起了假期,其中不少做法得到了“打工人”的青睐。例如,携程集团的自营一线客服员工可申请提前返乡,时间为2025年1月1日-2025年2月28日,整整2个月时间;腾讯则将原定2025年1月26日上班时间统一到1月25日,春节假期从1月26日到2月4日,共计10天;58同城进行了内部调休,凑够了18天的春节假期。
可以看到,上述这样灵活的假日调整和设置,能通过以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群体需求为中心,尽可能照顾到最广大职工的休假要求,提高他们的休假体验,值得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借鉴学习。
最后,无论支持调休,还是反对调休,都是民意的表达,都体现了参与者对公共事务的关心,都有利于相关部门对我国假日制定做出更科学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