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深造、进入行业领军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公布2024届毕业生去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5-02-24 18:31

摘要: 近日,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学校陆续发布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毕业生们都去哪了?

最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纷纷发布学校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或202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向社会公布毕业生去向。同学们都去哪儿了?数据显示,除了求学深造外,同学们纷纷选择进入行业领军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祖国最需要的基层建功立业。


求学深造为最主要毕业去向


对于本科生来说,求学深造是最主要的去向。根据《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2024学年)》显示,2024年该校共有本科毕业生3725人,实际毕业人数3718人,毕业率为99.81%,学位授予率为97.79%。截至2024年8月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3.81%。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升学,占84.23%。其中出国(境)留学641人,占18.38%。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30日,上海交大(含医学院)2024届全日制毕业生共10840人,其中校本部8484人,医学院2356人。本科生3999人、硕士生4593人、博士生2248人。2024年,78.22%的校本部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国内深造54.44%,出国(境)深造23.77%。校本部本科生直博比例达20.07%,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24年本科生直博比例最高的三个院系是致远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海洋学院。录取国内深造人数较多的高校为: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这两所“小而美”的高校也相继公布了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上海科技大学的394名2024届本科毕业生中以境内升学和境外深造为主要毕业去向,境内外深造率达84.3%。有230名选择境内升学,占比为58.4%;有102人前往境外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5.9%,其中34人境外攻读博士学位,68人境外攻读硕士学位。


2024届本科生是上海纽约大学培养的第八届本科生,也是人数最多的一届。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430名中外毕业生,从前滩校园奔赴世界各地,总体去向落实率90%,其中59%升学、31%就业。其中,中国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5%,他们中的85%选择继续深造,人均获得4.1份录取通知书,前往USNEWS世界排名前50大学或专业深造的中国毕业生占77%。


在国内读研比例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


根据清华大学公布2024届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显示,在升学方面,本届清华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比例总体为9.6%,超九成毕业生在国内深造或就业。其中,本科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8.4%;硕士生出国(境)深造比例为7.3%。近10年,清华毕业生平均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0.5%。往届选择毕业后前往海外深造、交流的清华毕业生,大多数已经在完成学业规划与行业探索后回到了祖国。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数据显示,该校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比例达到66.8%,硕士生深造比例也达到了7.6%。对于升学的学生来说,有96.4%升入了“双一流”高校或者中科院、中物院等研究机构。


近几年,国内留学热度下降成为趋势,这与境外深造回报率降低、部分国家留学政策收紧、国内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亏大等因素有关。


比如,在留学成本上,学费不断上涨,以中国学生留学主选地美国为例,数据显示,美国公立大学学费相比2002年平均上涨了170%至211%。欧美发达国家在最近几年普遍经历了数轮通胀,房租、食物、交通等价格涨幅明显,留学生活成本也不断加大。


另外,但随着国内教育与海外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小,加上留学归国人员越来越多,“海归”在就业市场上也没那么“吃香”了。


进入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战略单位


对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来说,更加青睐进入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战略单位工作。


据“清华人”小程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历届清华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大行业。本届清华毕业生的国内重要领域重点单位就业率超过85%。这一数据已连续10多年超过80%。2024年,清华大学以国防科工为重点持续优化就业行业结构,同时持续加大博士生学术人才输送力度。本届毕业生赴制造业、能源业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1%,连续5年持续增长,华为、中芯国际、国家电网公司等,成为本届清华毕业生签约人数名列前茅的几家单位。博士毕业生学术就业占比47.8%,连续5年超过45%。


2024年,上海交大毕业生赴国家重点行业单位就业引导率74.07%。校本部赴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就业人数提升8.43%,赴国防科技单位及部队就业人数提升10.77%,博士生高水平学术就业人数提升18.02%,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据统计,2024年校本部赴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就业比例最高的三个院系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能源创新学院;赴国防科技单位及部队就业比例最高的三个院系分别是航空航天学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来自《2024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伴随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和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正成为学院毕业生们的就业新方向。随着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市场对拥有“硬核”技术背景的人才需求愈发强烈。该院毕业生在算法和数据科学领域的就业比例逐年增加,2024届数据科学与商务分析硕士(DS&BA)项目毕业生在算法工程师、量化分析、数据科学等以“硬核”技术为核心的岗位就业比例显著增加。在互联网科技企业就职的同学中,从事算法和数据科学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超过80%。


发挥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就业选择上,因各大高校特色学科定位不同,毕业生在求职中也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分布特色。比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发布的202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33.5%的本科生就业行业为商务服务业,19.12%的研究生就业领域为金融业。其中,会计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成为毕业生较为青睐的企业。


《东华大学202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学校2024届毕业生5232人,其中自主创业15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91%。其中81.58%的毕业学子创业项目为科学研究、创意设计、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形成科技创业和创意创业两大鲜明特色。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本科生主要进入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指出,毕业生以电子电气制造、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学校2024届本科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分别是制造业为33.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32.49%;研究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44.89%。毕业生的岗位流向也较好地体现了该校电子信息类特色院校的优势。毕业生从事职业相对集中,以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计算机与数据处理为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教育部持续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就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据《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对应届大学生的吸引力在增强。2023届本科生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25%,较2019届的23.1%增长了1.9个百分点。


《东华大学202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在该校2024届毕业生中,共有16名学生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7名学生预征入伍,21名学生成为地方选调生,3名学生加入“三支一扶”计划。到县级及以下一线基层就业学生148人,到西部地区就业学生135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该校每年石油石化相关专业近60%的毕业生主动选择服务国家能源行业,就业毕业生中超过20%选择到石油石化行业、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打造“空港就业服务第一站”!长宁...

用数字化赋能员工全周期职业成长,...

职场话题|“妈妈岗”能否不再是“...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