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执行款已经发放,预计三天内到账……”收到黄浦区法院执行局短信的那一刻,何小姐喜出望外,“原以为自己遇上老赖,薪水要不回来了,没想到欠薪这么快就物归原主了。”
3月31日,记者从黄浦区人社局了解到,该局与区法院联手创新建立了“裁执联动”机制,近日携手为某公司18名劳动者成功追回劳动报酬22.67万元。该机制使得仲裁与执行相互衔接促进,打通了劳动维权的“最后一公里”,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
“刚开始老板还拖着我们,后来干脆人都见不到了。”何小姐告诉记者,她和其他17名员工与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一案,经劳动争议速裁程序,劳动仲裁院第一时间出具了生效仲裁文书,但公司实控人赵某确未按期限履行给付欠款义务,“这下我就有些慌了,生怕自己的薪资泡汤了。”
劳动者的担忧,也是人社部门的关切点。黄浦区人社局副局长茆亦一告诉记者,尽管这起案件的事实并不复杂,但关键在于执行度,“哪怕仲裁程序都已经履行,但如果企业执行不到位,最终效果就会打折扣,劳动者权益就会受到损失。”
为此,黄浦区人社局和区法院启动了“裁执联动”机制,第一时间互通案件信息,针对涉及人数众多、案涉金额极大、企业经营不良等重点案件,仲裁与执行两方提前进行沟通研判,形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开展联合执行谈话,了解案件情况的仲裁员积极参与集体案件执行谈话中,与执行干警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升集体案件执行质效。
“过去劳动仲裁胜诉后,劳动者可能会逐一申请执行,而这次我们通过联动机制,将18位劳动者的生效仲裁文书‘打包’予以执行,最大程度保障了他们的权益。”黄浦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玄玉宝如此说道。
玄玉宝告诉记者,这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仲裁院与执行局依法向被执行人赵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法律文书,并多次通过电话敦促其主动履行义务,然而赵某却与擅自转移公司资金,企图逃避执行。
为此,区法院会同区人社局、区检察院开展联合执行谈话,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经过近两个小时耐心细致地沟通,最终被执行人表示愿意履行给付义务,并当天将执行款项交至法院账户。至此,该批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圆满执结,劳动维权“最后一公里”终于被打通。
“劳动争议案件是涉民生领域的重点案件,一笔工资的背后,往往承载着一份生活的保障和一个家庭的希望。”茆亦一表示,“裁执联动”提高了生效仲裁文书的可执行性,推动劳动争议实质性化解,从而使当事人的权益保障进一步“提速”,实现了劳动解纷“调、裁、审、执”的完整贯通。今后,该机制还会继续深化和优化,从而不断探索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
头图为本案联合执行谈话。黄浦区人社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