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去哪里?联合国!越来越多上海交大学子将国际组织作为职业起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5-04-03 15:26

摘要: 毕业季,上海交大的毕业生选择去联合国,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是个人成长与全球责任的交汇。

从交大的课堂到联合国总部的办公桌,越来越多的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将国际组织视为职业起点。近日,劳动报记者了解到,2025年,众多交大人以不同身份踏上联合国征程,他们的选择,是交大学生全球胜任力教育的缩影,更是青年投身全球治理的宣言。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廖杰雷现扎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肯尼亚办事处,投身非洲可持续农业实践。面对全球约7.33亿人口深陷饥饿的严峻现实(FAO 2024数据),他深入肯尼亚田间地头,协调气候韧性项目、调研旱地农业技术,将学术理论与非洲小农需求结合。从实验室到东非草原,他见证全球治理的真相——不是云端的高谈阔论,而是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与农民共同握紧同一把锄头。在这里,每一份工作都不只是职业,更是青年理想与世界脉动的同频共振。


即将于4月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非洲办事处加纳实习的苏鑫,将专注数据统计领域,承担制作审阅数据报告及项目支持工作。临近毕业时,凯原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苏鑫了解到交大与FAO的合作项目,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够睁眼看世界,获得超越旅游的真实社会认知,同时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越长大越发现人生的轨迹往往不是完全由自己规划好的,而是在旅程中不断经历、遭遇、偶遇与选择的过程。”在联合国成长,这是苏鑫在收拾行囊时的坚信与期望。


当朋友圈被学位服与抛帽瞬间刷屏时,张威正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卢旺达代表处,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积极推动农业创新与发展。作为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硕士生,她选择休学一年,以联合国实习生的身份扎根非洲,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份毕业季的“缺席”,成了她最独特的在场。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王怡铭同学即将以筹款活动协调实习生的身份加入联合国难民署(UNHCR)哥本哈根办公室,她的核心任务是开发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各国筹款办公室与总部团队追踪四大筹款活动的绩效,并促进经验交流。“毕业典礼第二天,我将入职难民署。”王怡铭说,与交大告别后,她将带着母校赋予的底气,奔赴哥本哈根的新征程,继续在跨文化协作中书写青年的全球担当。


头图为廖杰雷在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校方供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