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电机厂签约12所顶尖高校建实习基地,校企协同探人才共育新路径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5-08-28 12:04

摘要: 近日,上海发电机厂(简称 “上发”)在成立30周年之际,举办了“而立上发,聚智前行”校企协同发展研讨会。

近日,上海发电机厂在成立30周年之际,举办了“而立上发,聚智前行”校企协同发展研讨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国内顶尖高校签约共建实习基地,双方围绕人才联合培养、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协同转化展开研讨,为产教融合奠定基础。


“签约+研讨”锚定人才与创新双目标


研讨会上,校企双方聚焦上发“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单机供应向系统解决方案、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融合”三大转型需求,明确“懂技术、通产业、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上发党委书记咸哲龙提到,从首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突破到服务“华龙一号”,高校始终是企业发展“双引擎”,未来需构建“联合攻关、人才双向流动”新模式;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相关负责人则指出,校企合作已从“人才输送”升级为“协同创新”,需向核心技术共研、顶尖人才共育深化。


现场,上发与12所高校签署的实习基地协议,将为学生提供“从图纸到产品”全流程实践机会,也为企业锁定战略人才开辟通道。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代表分享“按需育才”经验,高校院系领导与企业校友还围绕“学科建设”“00后人才管理”等议题交流,进一步拓宽合作思路。


当日午后,参会嘉宾走进上发智能制造生产基地,观摩发电设备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加工全流程,通过“钢板变核心部件”“毫秒级智能检测”等实际场景,直观感受企业技术实力与人才培育成果。下午的校友座谈中,杰出校友结合经历分享“校园知识与产业实践融合”经验,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磁力线”体系筑牢人才支撑


研讨会上,上发“磁力线”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校企对接关键纽带。该体系依托上海电气集团框架构建,聚焦“研发、市场、生产”三大一线,覆盖五类关键人群:“源动力”提升干部战略能力,“科创力”助力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影响力”强化营销转化能力,“匠心力”推行“新八级工”培育技能工匠,“吸引力”加速新员工融入。


体系采用“战略-人才-业务”三维联动模式,以“70%实战+20%协作+10%知识输入”混合培养,自2023年构建以来成效显著:2024年覆盖培训350余人次,截至目前培养部级后备24人、青年技术骨干31人、上海电气首席技师4人,输出86项内部课题(90%获采纳),新员工转正率近100%,为企业新能源领域突破提供支撑。


“这是校企协同新征程的‘出发令’。”上发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晶表示,未来将把共识转化为具体项目,而立之年的上发正以开放姿态汇聚高校智慧,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力量。


头图为校企研讨会现场,由上发供图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