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政“持证上门”人数已超19万,首批“沪上管家”定向培养复合型高技能家政人才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陆燕婷 发布时间:2025-11-08 11:44

摘要: 上海家政“持证上门”人数已超19万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家政服务持证上门。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于海群告诉劳动报记者,目前,上海家政“持证上门”人员数已超19万人。今年以来,为破解家政服务业“高端人才荒”,上海又推出“沪上管家”这一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以定向培养复合型高技能家政人才。


规范化、职业化、标准化


近日,上海市商务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市员工制家政企业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行动方案(2026-2028年)》。


“通过家政立法,来推进家政‘持证上门’。由上海市商务委牵头、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运营管理,目前,上海共有1800多家家政企业参与、已有超19万名家政员实现‘持证上门’。”于海群告诉劳动报记者,主管部门正在合力推动家政行业规范化、职业化、标准化。


覆盖多岗位、全技能提升


今年,上海市商务委、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开放大学等联合推出“沪上管家”项目试点,首批拟遴选百名学员、最终,68名“优秀家政人才”入围。这些家政员中,包括曾荣膺三八红旗手、行业领军人物等11名行业“佼佼者”,以及在家政行业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些优秀高层次人才,以期对行业起到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经过培训考核合格以后,这些经高技能培养的“沪上管家”将纳入上海家政服务人才库。


“我们正在不断进行结构性调整,以求缓解目前家政服务高端人才短缺的现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包括课程培训等制度设计,上海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和上海开放大学一直在不断沟通,实现‘无缝对接’。”于海群表示。


“今天我们所说的提质扩容,实际上是涵盖家政行业多岗位、各年龄段,实现全技能整体提升。”于海群如是说道。


以今年首推的“沪上管家”为例,旨在为行业培养拔尖人才,主要面向家庭照护、家务服务、母婴护理等三类。而在日常的家政岗位技能培训中,主要针对“一老一小”的家政服务岗位,也包括日常的“早出晚归”型,钟点工、长护险等家政服务人员,全面提升其职业素养和服务技能。上海还将针对家政行业的服务结构、服务场景、服务体系,以及家政企业的会员资质、诚信等级评价等进一步进行完善。


另悉,今年,上海市人社局为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提供了近6000平方的教育培训载体,专业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正拟加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的深度融合,并通过技能培训来为社会输送行业人才。同时,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也着力推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四地家政行业协会建设‘长三角联盟’。未来,还将纳入福建、江西等省家政行业协会,保障上海家政行业基础人才的输入。再通过行业人才‘海选’形式,来选拔高端人才,以解决人员缺口的问题。”于海群说道。


AI加持、提高数字化水平


“家政服务的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为高龄老人‘跑腿’看诊挂号,家庭收纳,都是新的需求。还有,高收入家庭也会有高层次家政人才需求,家政员也需要拥有高学历、会英语口语、擅长驾驶,甚至会家庭理财、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服务。新需求如何匹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话题。”于海群表示,“数智化”时代的到来,AI技术加持,实现数字化升级是永恒的主题。


如今,比如爬楼机、胶囊浴缸、上下楼梯的代步机器人、自动冲洗烘干的智能马桶等新设备的引入,为宅家老人提供了便利。一些外骨骼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能有效帮助特殊群体、也为居家服务带来新的变革。


“‘家政人’这份职业会迎来新的春天。我们在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同时,也会增加一些AI赋能、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也会引入诸如智能炒菜机等高端装备。未来,我们将从立体式、层级化、阶梯型,来不断的优化和推进提质扩容的内涵,在实践中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高度和深度。”于海群表示。


头图:上海市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图为资料照片。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供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备案家政服务人员逾19.9万...

加强家政人才教育培养,强化家政从...

新春就业观察|家政员陆续回沪,薪...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