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纸尿裤竟被二次销售翻新,一次性内裤“爆雷”……今年3·15晚会曝光这些问题

卫生巾、纸尿裤竟被二次销售翻新,一次性内裤“爆雷”……今年3·15晚会曝光这些问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陆燕婷 2025-03-15 22:19

今年3·15晚会曝光这些问题

3月15日晚,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卫生巾、纸尿裤竟被二次销售翻新”“一次性内裤‘爆雷的”“维修刺客,啄木鸟”“保水虾仁”若干问题。


废品回收再次流入

市场销售或再生产


据央视3·15晚会披露,2025年年初,“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栏目同时接到消费者的举报,位于济宁市梁山县的一家企业在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数量巨大。根据举报线索,记者来到梁山县黑虎庙镇,找到了这家企业——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公司的负责人刘总介绍,虽然希希公司是名为“纸制品公司”,但他们企业并不生产纸制品。他们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废品回收,即专门从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厂家购买生产线上不要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


从画面上看,其仓库中除了打成整包的垃圾,还有很多卫生巾、纸尿裤散落在地上,脏乱不堪。几百平方米的仓库一大半空间被这些生产垃圾占用,记者粗略计算,目测现场至少有上百吨货。所谓的“好东西”就是生产垃圾中,相对完好的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的残次品,这样的货他们业内称之为“二等品”。


一部分作为“二等品”被挑出来流入市场直接销售,剩下的部分被投入机器生产成回收料,再次流入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生产企业。3·15晚会图


而在另一处仓库中,同样堆积了大量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垃圾打成的货包。眼前的这些所谓货,其实就是国内多家正规卫生巾生产企业的生产线上,淘汰处理的不合格产品。这家名为希希的纸制品厂,以260元到1400元一吨的价格,收购了这些正规企业原本应该销毁的不合格产品,从淘汰处理的不合格产品中,刘总再挑出形状完整且没有明显污渍和破损的,再包装售卖。而销售“二等品”只是他靠垃圾赚钱的一个方面,那些挑选“二等品”剩下的垃圾,他也有生财的办法。卫生巾纸尿裤的生产垃圾,一部分作为“二等品”被挑出来流入市场直接销售,剩下的部分被投入机器生产成回收料,再次流入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生产企业。


部分一次性内裤产品

根本不进行杀菌消毒


一次性内裤凭借方便、卫生,成为市场热销产品。但火爆热销的背后,事实真的如此吗?据“3·15”晚会,调查记者来到商丘市。在灭菌化学指示卡、检测报告、灭菌视频的包装下,不杀菌的一次性内衣、一次性内裤被包装一新,公然销售。


记者以采购商的身份,联系上梦阳服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带领记者通过昏暗狭窄的楼梯进入公司。厂区脏乱不堪,灰尘随处可见,垃圾随意堆放,凌乱的编织袋里装满即将销往市场的一次性内裤。轻薄透明的外包装散发出刺鼻的劣质塑料气味,打开包装袋,一次性内裤的气味更是难闻。记者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了企业的生产车间,车间与杂物堆放区仅一帘之隔。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都是在徒手制作一次性内裤,原材料也随意堆放,布料旁还堆着垃圾杂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从产品卫生、生产环境、原材料、生产流程,到包装、运输、贮存等各环节,都制定了详尽规范。但在这家工厂,国家明文规定的生产标准,并没有得到执行。工作人员透露,不要看他们卫生条件堪忧,他们的一次性内裤的销量还是不错的。


随着交流的深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材质造假还不算,产品重点宣传的所谓的“灭菌处理”,更是子虚乌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环氧乙烷能在常温下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类微生物,是当下一次性内裤流入市场前最关键,也是最常见的灭菌方式。但灭菌需要花钱,他们只能在产品包装盒上吹嘘一下“环氧乙烷消毒”,其实基本没做过。


一次性无菌内裤不灭菌消毒。3·15晚会图


记者以采购为由,见到了厂区负责生产的工作人员,证实此处就是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可以提供“代加工”服务,他们生产过“初医生”一次性内衣、“贝姿妍”一次性内裤和“浪莎”一次性内裤,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产品不进行杀菌消毒。


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证明未灭菌的一次性内裤,经过了环氧乙烷灭菌处理,他们会在生产时就贴上“由红变蓝表示灭菌完全”的环氧乙烷灭菌化学指示卡,以此来欺骗消费者。健芝初医疗器械公司不仅伪造包装上的灭菌标签,还会提供整套灭菌的检测报告给客户,并强调这些都可以在实体店销售,电商直播间展示时使用。


在当地另一家医笙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欧诗罗兰”一次性内裤销售非常好,年产量高达几千万,但基本不杀菌消毒。


“啄木鸟”乱收费

无病乱修、小病大修


“啄木鸟家庭维修,除了感情不能修,啥都修,修,不仅能修还能洗。”和企业在互联网上的火热宣传同步,近一年来,“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栏目接到大量消费者对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投诉。无病乱修、小病大修、乱收费,坑骗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记者在网络上查询发现,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在某投诉网站上的投诉量超过6000条。为了真实了解这家公司的内部情况,记者以应聘的方式,进入了啄木鸟公司。


啄木鸟家庭维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电维修平台,公司宣称在国内300多个城市都有业务开展,在线接单的维修师傅达10万名之多。公司面试经理告诉记者,做家电维修门槛其实很低,培训几天就可以上岗。


眼见着新入职的员工,培训人员开始传授他们维修秘笈。如果记者进行上门维修服务,要是发现根本不会修,不要慌,随时可以给公司的老师傅打视频电话,肯定能解决问题,新员工上门维修就是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上门维修人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尽办法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收费。如果客户嫌贵,就可以表演一出“双簧戏”给顾客看。 两天的入职培训课,完全没有涉及家电维修的实操,培训老师重点培训的就是营销套路。


“啄木鸟”乱收费。3·15晚会图


课程结束之后,公司就给记者安排了一位师傅,让记者跟着学习。第一单工作是跟着黄师傅去给一位客户更换洗衣机的电机,这台电机是黄师傅从网上花91元买的,塑料材质,质量堪忧,由于担心客户质疑,黄师傅开始向其他维修师傅请教如何顺利完成这单工作的好办法。 这一单,黄师傅向客户收取了659元,走之前还提醒记者把换下来的金属电机带走。


维修师傅告诉记者,由于维修平台掌握着客源渠道,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没有平台,师傅们几乎接不到维修单,因此,每一次师傅们接到平台派发的维修单后,就必须按照平台的要求,想尽办法多收费。这笔钱,维修平台都要分走大部分。因此,在这样的分配机制下,维修师傅们如果不隐瞒实际情况漫天收费,就根本挣不到钱,甚至还会因为业绩差,最终丢掉这份工作。


截至记者发稿前,今年3·15晚会还曝光了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虾仁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等问题。行业内的这些个别企业,如此违规地超量添加磷酸盐制造出来的“保水虾仁”,究竟会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何种影响呢?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例如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


加工水产品时违规添加保水剂。3·15晚会图


头图:卫生巾、纸尿裤竟被二次销售翻新。3·15晚会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