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两部体育健身行业新版合同示范文本,782家门店和场馆率先使用,五大亮点保障消费者权益

上海推出两部体育健身行业新版合同示范文本,782家门店和场馆率先使用,五大亮点保障消费者权益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2025-03-14 22:04

新版合同对规范和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也能够有效预防潜在的民事纠纷,从源头化解矛盾。

2025年3月14日下午,《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5版)》《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健身指导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5版)》(以下简称《会员服务合同》《健身指导服务合同》)在沪发布。两部合同示范文本发布后,本市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设施管理领域的经营者以收取预付款方式提供服务的,向消费者销售会籍卡和私教等课程时,当事人可选择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当日,首批37家健身品牌和公共体育场馆代表(涉及782家门店和场馆)率先签署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承诺书。


五大亮点助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提质增效:


一是落实书面告知、经营信息公示义务以及“三限”规定,载明书面告知、经营信息等内容;着重强调“三限”规定,提醒消费者预付款风险;另设定“限折”要求。


二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障,载明收费标准、合同金额,实现明码标价;缩减退费周期,在继续沿用7天冷静期规定的同时,将冷静期及其他情形退费周期分别缩减至5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


三是维护经营者合理经营权益,支持经营者在合理范围内主张因消费者违约所产生的损失费用;提供两种因消费者原因办理退费的余额计算方式。


教练在指导市民健身锻炼。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四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在《健身指导服务合同》中设立是否指定教练内容;在《会员服务合同》中增加监护人内容,实行“一人一合同”方式,为多孩家庭“量体裁衣”。


五是便捷匹配健身服务,两部合同文本整体内容保持统一,按应用场景区分为会员服务和成年人健身指导服务,前者对应行业会籍类和储值类预付凭证,后者对应私教、团操等课时类预付凭证。消费者与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选择的健身服务,选择签订一部或同时签订两部合同。


从源头化解相关矛盾


合同示范文本出台前,制定机构充分征询并采纳了上海市律师协会体育专委会的意见建议。专委会主任、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主任卫新表示,新版合同对规范和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也能够有效预防潜在的民事纠纷,从源头化解矛盾。特别是对预付式消费风险透明化,强化了经营者的告知义务,其中会籍时长、私教课有效期时长不建议超过健身房场地租赁期限,能一定程度从事前预防超卖的现象。


此外,示范合同在合同变更解除、场所管理制度、不同情形下的退费标准、余额计算公式等细节方面也作出了周到的条款设计,既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又维护了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权。


首批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企业代表签署承诺书。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倩表示,从体育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合同示范文本的发布有利于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和社会监督作用,健全体育健身行业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未来合同可以结合新业态新形势与时俱进,比如推广电子合同使用,利用区块链等技术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明确经营者与消费者签订载明书面告知义务条款内容的本市体育健身行业合同示范文本的,视为履行书面告知义务。两部合同示范文本通过事前风险预防、事中权责明晰、事后纠纷解决的全链条设计,既保护消费者核心权益,也帮助企业合规经营,有利于推动构建健康行业生态。


2020年,市体育局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保委、市健身健美协会首次发布《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在全国首推健身行业“七天冷静期”条款,至今已累计签订174.7万份,为17240名消费者解决冷静期退款诉求。


头图为经营信息公示的相关模板,企业今后有义务将相关信息明确告诉消费者。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