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小切口”撬动开放“大场景”,11项税收征管服务措施提升浦东外资外贸活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于玘珺 发布时间:2025-08-14 15:01

摘要: 税务部门通过建立外贸外资数据标签体系及特色业务场景数据资源库,确保11项措施“直达快享”。

今年3月,上海税务部门创新推出支持三大先导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助推航空航天航运创新发展、持续扩大离岸贸易税收政策效应等11项服务浦东引领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税收征管服务措施。11项措施实施四个月以来,有效激发了外贸外资活力。


8月14日,笔者自上海市税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浦东新区办理出口退(免)税超400亿元,同比增长14.2%,离岸贸易印花税减免超2亿元惠及1300户企业,外资再投资递延纳税金额同比上升208.5%。


为三大先导产业“走出去”减负增效


近年来,浦东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先导产业“走出去”“引进来”的身影,成为浦东高水平对外开放大潮中的亮眼一帆。


上海豪威集成电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销售的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亚洲和欧洲地区。“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让我们敢接更多国际订单!”公司财务负责人算了一笔账:2025年企业实现离岸转手买卖36.9亿元,享受印花税减免110.8万元,二季度交易规模环比增长26.2%。“政策直接降低运营成本,资金利用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他预计企业未来一年离岸业务规模将再增10%以上。


在生物医药领域,浦东新区在全市率先形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小型企业认证税务事项实施方案,助力中小医药企业享受海外认证费用减免,企业“走出去”合规服务能力领跑全国。


“FDA认证税务方案是小微企业的‘及时雨’!”维光新航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财务戴新梅感慨。这家从事医疗器械贸易的小微企业,在税务部门帮助下便捷开具FDA小型企业认证税务证明,成功获得海外认证费用减免。据了解,目前该政策已惠及8家药企,助力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提速。


提升外商在沪再投资信心


税务部门通过建立外贸外资数据标签体系及特色业务场景数据资源库,实现数据治理信息化、标签化与精细化,确保11项措施“直达快享”,让企业吃下“定心丸”。数据显示,上半年,浦东新区外资再投资递延纳税超40户次,涉及股息逾70亿元,外商投资意愿不断增强。


科里瑞(上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提供重大件货物的全球运输和普通货物的国际物流服务的外商独资企业。今年,该外资企业搭乘政策东风,顺利完成再投资递延纳税备案超660万元。企业法定代表人萨万表示:“税务部门的高效服务和优惠政策,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在中国投资的便利和优势,坚定了我们在华持续投资发展的信心。”


同时,11项措施中提出的“加大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增强外商投资经营可预见性”等跨境税收服务举措正进一步降低外资企业的税收合规风险和跨境经营成本,多家跨国集团总部受益于再投资递延纳税和单双边预约定价安排谈签机制,外商在华投资信心也随之不断“加注”。


今年以来,多个外资重磅项目落地浦东。深耕浦东31年的巴斯夫,今年4月宣布投资5亿元扩建浦东巴斯夫Cellasto工厂。与此同时,和巴斯夫同年入驻浦东的罗氏制药中国也宣布投资20.4亿元在浦东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头图来源:上海税务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