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6G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领域。2024年11月13-14日,2024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上海开幕。本届大会以“奋进新征程——眺望6G标准前沿”为主题,邀请院士、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家等,共同探讨面向2030年及未来的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国际标准化等,推动6G关键技术及架构成果形成全球共识,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促进6G创新发展,维护全球6G统一生态。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题为“6G多场景目标要求适配之策”的主旨演讲,重点介绍了6G应用场景与多维度目标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机遇与挑战、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架构、多样性终端和多频谱利用等内容。邬贺铨院士指出,6G包括包容性、泛在连接、可持续性等多维度目标,大众刚需与小众需求难以在同一网络架构和频段上兼容。邬院士认为,空口创新的着力点将转到基于AI对信道的精确匹配和对业务的理解,优化波束权重、方向和层数,提升效率与性能,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体系架构创新是值得重视的方向。邬贺铨院士提出,6G终端应该多样性,6G网络服务刚需为本,当前需要针对刚需应用提出合理的标准。
大会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首先系统回顾了过去一年来6G最新进展,包括国际电信联盟确定6G愿景概念,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正式批准和启用6G标志,全球业界对6G的研究逐步深入,重点关注无线关键技术和网络架构设计。随后,闻库理事长指出AI将会是6G发展底色,成为创新的关键“增量”,6G终端将以人为中心,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6G既要追求技术性能跃升,更要关注技术性价比,需要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6G。最后,闻库理事长介绍了我国6G工作情况和3GPP 6G标准化工作进展,提出要扎实做好5G-A演进,奠定6G发展基础,呼吁各国政府、6G推进组织、产业界、学术界等,充分沟通、凝聚共识,携手打造性能优异、开放合作、标准统一的6G。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也在发言中提到了人工智能(AGI)与6G这两大技术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周伯文介绍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多智能体协同和物理世界映射到虚拟空间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任务需要不同能力的智能体完成,异构智能体协同的时候会出现几个问题:第一,如何保证异构智能体知道彼此的存在;第二,把一个复杂任务分解成适应不同智能体的分解;第三,过程当中高速通信、紧密协同完成任务。”他认为,6G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会有非常大的潜在应用机会。“6G也好AI也好,毫无疑问是目前这个时代未来感最强的领域。我们特别希望这两个领域能有机会联手起来,一起改变世界。”
大会期间还组织了6G技术研发成果巡展活动,华为、中兴、中信科移动、诺基亚贝尔、小米、创远、垣信、韬润等企业集中展示了通信感知一体化试验装置、超大规模天线实验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空口技术原型样机、低轨卫星网络及性能测试系统、太赫兹通信验证系统、高性能通信芯片等多款6G技术概念样机及场景演示,以及上海6G信通智谷的产业孵化成果和前沿技术验证平台。成果不仅涵盖了6G无线空口传输、网络架构、芯片和终端等多个关键领域,还展示了6G技术在未来通感融合、人工智能融合、天地一体化通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头图为6G技术研发成果巡展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