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临港新片区滴水湖地铁站枢纽改建工程项目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作为改建项目的一部分,近日,滴水湖枢纽站率先建成启用。11月25日,记者探访发现,与之前相比,枢纽站不仅“颜值”爆表,其交通功能也更加丰富,集中了地铁、公交、出租等各种交通方式,还规划了共享单车停车区,更加方便了市民游客在临港地区的出行。
空中平台“颜值”爆表
走出16号线滴水湖地铁站,记者发现,原先的贝壳形车站顶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造型非常漂亮的二层的空中平台,样子有点像上海世博会时的世博轴。
有点像世博轴的枢纽站建筑。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沿着楼梯来到二层平台,这里除了有较大的公共休闲空间外,两侧各有一条连廊伸向滴水湖一侧。站在平台上,滴水湖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还要再等等,等到正式完工后,感觉可能更加不一样。”平台上,一位正在进行绿化施工的工作人员表示。
二层平台可看到滴水湖美景。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而此次率先启用的滴水湖枢纽站处于二层平台正下方,与16号线滴水湖地铁站3号、4号出口“无缝衔接”。
据临港公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枢纽枢纽站有多条始发的公交线路入驻,包括1009路、1096路、申港1路、1043路、浦东33路、洋山专线、临港中运量1号线、临港中运量2号线、临港定制11线。“这些线路主要途经临港地区的学校、商业区、医院。其中覆盖最远区域的为洋山专线,乘客在这里搭乘洋山专线,可至洋山的沈家湾客运码头。”该负责人表示。
一站提供多种出行方式
和改造之前相比,除了“颜值”爆表外,枢纽站的空间布局更加通透,也更加人性化。
据悉,枢纽站共设置了五个公交候车站台。在靠近地铁出口的一个站台,一个标有“智能网联、出租”标识的区域十分醒目。
“智能网联、出租”候车区域。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在这里可以乘坐智能网联环城一路观光线。不久后,出租车也将在这里候车。此外,还有定制班线等,可谓应有尽有。”枢纽站安全管理员殷旭东介绍说。
共享单车规划停车区域。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在该候车点的旁边,记者在地面上看到了印有“自行车”标志的两块划线区域。殷旭东告诉记者,这是为共享单车规划准备的,“一些市民和游客出了地铁站,就想骑着单车到处看看,提前预留位置,不仅方便了这一群体,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引发乱停车的状况。”
车道、标识等更加醒目。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枢纽站正式启用不到一周,但是整体感觉还是很好的。”殷旭东表示,改造后,车道、标识等更加醒目,方便市民安全有序乘车,此外站点还建设了充电设施,对于提升车辆运营效率也大有帮助,“以前车辆缺电了,需要回停车场充电,而今,只要趁休息的时候在枢纽站补电,就可以完成后续的运营计划。”
爱心服务设施也同步开放
随着枢纽站的全新启用,一些爱心服务设施也同步开放。
据悉,此次改建后,原公交管理用房进行了扩建,临港公交在此打造了“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和“爱心妈咪小屋”,受到了市民乘客和户外劳动者的欢迎。
“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记者在“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看到,驿站分为两个空间,一个空间内放置了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设施,为户外职工在工作上提供生活的便利。另一个空间内有电视机、书架、舒服的座椅,供候车的乘客以及户外职工休憩所用。
驿站内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设施齐全。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我就在这附近做道路保洁,中午的时候就到这里吃点饭,然后眯一会。原先没有休息的地方,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坐一会!”一位正在休息的环卫工人表示。
而在“爱心妈咪小屋”内,婴儿小床、躺椅等设施一应俱全。墙面上还有星星、月亮等装饰,温馨的气息迎面扑来。
“我们目前还在对这两处爱心空间升级打造,为有需要的乘客和职工提供更贴心的爱心服务。下一步,还计划在枢纽站内设立咨询服务台、党员示范岗,为更多市民游客的出行提供温馨的帮助。”临港公交相关负责人表示。
头图为滴水湖枢纽站焕新启用。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