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经济学院改革再升级,本博融通班今年启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5-05-11 12:06

摘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5年即将启动本博融通班。

复旦大学新文科建设迈出坚定步伐。在科技热叠加经济增速换挡的当下,经济学这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如何直面学科转型的挑战,实现自我迭代升级?


近日,劳动报记者获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5年即将启动本博融通班。“你的好奇心决定了你的选择。十多年来,学院改革的核心方向未曾改变。希望来到复旦经院的同学,既能接受扎实的基础训练,又能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张军这样总结。


复旦教育教学改革3.0版的点睛之笔,莫过于“本研融通”的全面推进。对经济学院而言,核心举措便是设立“数理经济拔尖班(本博融通)”。


该班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能力显著”的国际化、研究型人才,面向理科试验班(相辉学堂)及经济学类专业开放遴选,入选者100%具有保研资格。


本博贯通班并非凭空而来,其前身为2005年创立的数理经济班。多年来,数理经济班以严谨的数理培养和小班化模式著称,对学生的数理基础有较高要求,吸引了大量理工背景优秀生源,即便来自文科,数学功底亦需扎实。


20年来,数理经济班的优秀学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长为学界和业界翘楚。2009-2024届数理经济班毕业生平均深造率和就业率达100%,其中平均国内深造率约为35.9%,平均国外深造率约为46.5%,平均直接就业率约为17.6%。


数理经济班的人才培养经验,为本博融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新项目将延续数理基础、国际化教学与导师机制,并计划通过前沿讲座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和广度。


近年来,得益于卓博计划、本科生荣誉项目等多个渠道,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已成为常态,如今再推本博融通,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学术训练,可谓水到渠成。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提升,我们希望为国家培养更多本土成长起来的顶尖经济学人才,能够在未来开展国际一流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说。


近年来,国际贸易学科招生与就业压力凸显,这既源于外部环境变化,更反映出专业结构亟须与社会需求同步。


2022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动破局,与大数据学院携手,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双学位项目,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保障大宗资源和交易安全的需求,培养既熟悉大数据技术又了解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项目一经推出,企业反响热烈,希望招揽学院首批毕业生。


课程设置方面,双学位项目联通经济、金融、数学、编程等多领域课程,便于学生在不同学科间自由切换、定制发展路径。2024年,经济学院再度发力,推出“经济学+人工智能”双学位,今年还将推出“财政学+人工智能”、“药学+经济学”等本科双学位项目,数字经济、智慧税务专硕项目已正式获批。


“我们力求所有专业都与AI深度融合,打造面向未来需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张军介绍。


国际交流同样深入推进。依托复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正式合作协议,学院计划推出经济与计算机科学研究生双学位项目。复旦负责经济和管理课程,新方提供人工智能、区块链、加密币等前沿课程,学生将有机会亲赴新加坡深造。同时,筹建数字经济系、拓展与海外顶尖高校合作已提上日程,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头图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校方供图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