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门口的社区食堂提供一日三餐,加起来一天能供60多个品种。除了常规菜品,还有熟食专柜,热菜量较大可以等价拼盘,还能为周边居家老人提供送餐服务……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华发路上的合缘饭堂,这个隐藏在华泾镇“泾彩盒子”里的小食堂,为老中青三代人提供便利。
每餐都控制在20元以内
走进这间社区食堂,原木风格带点小清新的装饰感,仿若步入一间“网红”餐厅。但实际上,它的功能就是一日三餐、服务社区居民。
华发路进门处便是早餐档口,2023上海早餐示范点的招牌张贴在柜台处,又适逢上海小吃节,社区食堂也有满额优惠。档口中,辣酱、烤麸、熏鱼、辣肉、大排、咸菜肉丝、香菇面筋、素鸡、荷包蛋……一溜的面食浇头可以选择。早晨7点至9点的时间段,爆款的辣酱面仅需7元钱。10只大馄饨15元、15只小馄饨8元钱,油条、油墩子、咸蛋、麻球、豆奶、白煮蛋、花卷都平价供应。
早餐品种丰富、价格亲民。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早餐大约有20多个品种。牌价上的是单次价格,周边居民来办老年卡会有9折优惠,76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我们会打85折。”合缘饭堂华发店店长陆乐告诉劳动报记者。
再往里走,来到热食餐区。记者注意到,临近午时,花式菜品被摆上柜面,提示牌上写有“同价位菜品可拼盘”的字样。“一盘红烧肉烧鹌鹑蛋、再来一份糟熘鱼片,两样荤菜价格差不多,都点吃不了浪费,选择拼盘只要支付一份的价格。蔬菜也是一样,肉糜鱼香茄子和西葫芦炒肉片也能拼盘。”有食客如是说。
同价位菜品可拼盘。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我胃不好只能吃面食,我爱人喜欢吃米饭配大肉,今天她就点了份酱鸭。在社区食堂里就餐,这些问题都能解决。两个人吃算下来也不过20来块钱。”76岁的吕先生夫妇就住在附近,社区食堂成了老两口的餐厅。“这里最有特色的其实是它的熟食,堪比光明邨、大富贵这些老字号,本帮特色都能买到价格也不贵。”
特色的冷菜间。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为不同客群烹饪出不同口感
“早中晚一般都是中午来得多,早餐一般比较简单,有时候一次来买一些可以解决几天。中午吃完饭还能打包一些餐食,晚餐的问题也解决了。”市民王女士带着小孙女来用餐,她告诉劳动报记者,和社会餐饮不同,社区食堂的菜品总体上清爽、家常一些,更适合老年人的口味。
“社区食堂最重要的服务对象,是老年群体。但我们的社区食堂面向市民开放,周边居民区很多,一日三餐需求量大,菜品要适宜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需求。”陆乐告诉劳动报记者,例如就是一盘简单的芹菜炒肉丝,就需要烧出软糯、爽脆两种不同的口感,来分别供应给老年食客和年轻食客。“米饭也一样,每天要烧两锅饭,软烂的给老年人,硬一些的小年轻更喜欢。”
“别看一道简单的红烧肉,我们的做法有别于传统的浓油赤酱。而是先将五花肉进蒸箱蒸制,撇去油水。再进行调味烹饪,这样做出来的红烧肉既有本帮口感又能够少油少脂。”合缘饭堂华发店大厨余景告诉劳动报记者,一日三餐要供应60多个品种,但实际上食堂会根据不同食客的需求分别制作,工作量相当于供应“一日六餐”。
为社区居民盛菜。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食堂除了家常菜,也会根据白领口味制作一些咖喱猪排饭、鳗鱼饭等等,适应一部分年轻食客。而针对社区中有一部分无法来到社区食堂用餐的老人,我们也会根据居委会和社区的名单,来逐一制作和送餐上门。”陆乐告诉劳动报记者,每天下午2点起,食堂还有免费的绿豆汤供应。而为了吸引老中青三代人走进来,食堂也特别设置了咖啡档口。“这里紧邻党群中心,是华泾镇‘泾彩盒子’的一部分,社区食堂也可以是社区居民下午茶的一处悠闲聊天的好地方。”
吸取经验复制到更多社区
“此前,第一家合缘饭堂开设在徐汇区华泾镇华建一街坊内,当时作为第一个点位,我们希望通过老旧小区服务功能的优化提升,特别是为老人提供便利的就餐服务,提供丰富、健康、实惠的菜品,同时也让社区食堂成为社区居民的‘家餐厅’。”合缘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耀介绍,位于华发路上的这家合缘饭堂则是其布局在华泾镇的第二家社区食堂,今年,第三家合缘饭堂则将在同样地处徐汇区华泾镇东湾小区布局开办。
周边居民来用餐。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经营好社区食堂并不容易,在场地有街道社区提供支持的前提下,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合缘社运营部经理肖健告诉劳动报记者,从菜品品类到烹饪都有讲究,每天当天供应的饭菜都必须新鲜、绝不隔夜。“目前华建一街坊的有10位员工、华发店约有15位职工,轮班制,确保一日三餐有序供应。也要多听听食客的意见,时不时对菜品进行更新和改良。”
“我们的社区食堂服务也陆续覆盖到周边的闵行等区域,目前,加上即将在徐汇区华泾镇东湾小区开办的这一家,我们经营、管理的社区食堂达到7家。”张耀介绍,希望通过实践中的摸索,来吸取经验以复制到更多社区、为居民提供便利。
头图为华发路上的合缘饭堂。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