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的卢旺达是一个内陆国家,因地形多山丘,素有“千丘之国”之称,也是联合国公布的45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近年来,卢旺达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和中国的经贸往来日渐频繁,其中就包括积极参加进博会。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卢旺达已经连续6年参展,带来的咖啡、辣椒等特色产品为“四叶草”注入了酸甜苦辣等不同风味。
卢旺达人连年参展的动力,源自于实实在在的收获。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带着“向世界开放市场”的承诺,让中国大市场一步步成为卢旺达的“大机遇”。
辣椒“爆卖”到中国,农民收入翻5倍
卢旺达盛产辣椒,其中哈瓦那辣椒的辣度更是位居世界前列。但正因太辣,加上本地消费能力较弱,卢旺达辣椒时常面临着“有质无市”的尴尬处境。
进博会为卢旺达辣椒打开了新的销路。首届进博会后,卢旺达发展委员会与中国某新零售商超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旨在推动卢旺达本地产品进入中国,卢旺达辣椒由此迎来了转机。被称为“卢旺达老干妈”的辣椒酱迅速在中国市场走红,引发了一股购买热潮,甚至成为春节期间的热门年货之一,频繁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在第三届进博会,卢旺达辣椒酱还进行了包装升级,以全新面貌吸引了更多关注。
此外,辣椒油和干辣椒也广受欢迎。从首届进博会上价值两百万美元的辣椒油订单,到第四届17吨的干辣椒订单,卢旺达辣椒一次次点燃了采购商们的热情。
订单纷至沓来,辣椒热潮同样席卷卢旺达全境。一批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返乡种上了辣椒。此前,他们像候鸟一样散落在不同工地,日均收入不足10元人民币。而在众多卢旺达辣椒种植户中有一位特别的人,他是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的博士赫尔曼(Uwizeyimana Herman)。他曾算过一笔账,按一个当地农民种1公顷辣椒来算,种植、收获周期8个月,平均日收入可以达到50~60元,这是他们以前打工收入的5~6倍。
实际上,每一份订单不仅是单纯的产品买卖,背后还有长长的产业链供应链,可以带动相关国家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这也是进博会的一大魅力所在。
2021年3月,中卢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卢旺达干辣椒输华检验检疫要求议定书》。8月,首批来自卢旺达的辣椒运抵湖南,卢旺达成为首个向中国出口干辣椒的非洲国家。根据协定,2026年前,卢旺达供应商将向中国出口5万吨干辣椒。
咖啡寻觅新销路,一秒售出3000包
“喝起来感觉有点甜”“令人联想到蓝莓、红苹果和柑橘的酸甜味道”……卢旺达的火山质土壤赋予了当地咖啡豆独特的果香和花香,入口甘醇、余韵绵长。因其优质的品质,卢旺达咖啡“突出重围”,成为多届进博会的“明星展品”之一。
其中,卢旺达“大猩猩”牌咖啡与进博会有着特殊的缘分。2018年,这款咖啡通过首届进博会与中国消费者见面。这些年,生产该咖啡的卢旺达农民咖啡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咖啡烘焙工厂拉动了当地就业,也提高了咖啡种植者的收入。
“进博会是一个促进贸易和机会共享的开放交流平台,为卢旺达产品、尤其是咖啡豆提供了机会。”卢旺达大猩猩咖啡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恩加兰贝(David Ngarambe)表示,参加进博会以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不断增长,并发展了多家商业合作伙伴,逐渐融入国际市场。
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James Kimonyo)也表示,进博会拉近了卢旺达农民和中国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当地咖啡豆种植户现在每售出一包咖啡就可以多赚4美元。
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卢旺达咖啡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第四届进博会期间,一些卢旺达品牌顺应中国的电商直播趋势,与头部电商主播达成合作,让更多中国消费者领略到卢旺达咖啡的独特魅力。“有一次,我们在短短一秒钟内售出3000包咖啡,而我们甚至没有准备那么多库存。”卢旺达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沙米尔(Samuel Abikunda)笑着回忆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次年,在第五届进博会上,沙米尔亲自上阵,到直播间做起了“咖啡推荐官”,还带来了一杯专为进博会设计、融入中国元素的咖啡。
卢旺达咖啡俘获了消费者的心,巨大的商业机遇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展商奔赴进博会的舞台。
“这几天见了不少人,我们带的样品都不够用,因为很多人路过这里就觉得好香,都想尝一尝。”来自卢旺达的安迪·盖塔拉(Andrew Gatera)满脸兴奋。他熟练地切换中英文,向驻足在展台前的观众介绍自己的咖啡品牌,拿下了不少订单。
第六届进博会是安迪首次参展,但早在第五届时,他作为普通观众便在此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潜力。此外,进博会还通过提供部分免费展位等实实在在的支持,推动当地各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让世界经济发展成果更加均衡普惠包容。“希望能借助进博会的平台推广我们的产品,同时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到卢旺达去一探究竟。”安迪充满期待地说道。
头图为卢旺达辣椒酱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包装。新华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