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上海举办2024年“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新闻发布会,公布“十大最美救护员”名单。
这些最美救护员中不仅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或者红十字会的会员、志愿者,还有教师、外卖员、消防员、地铁工作人员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职工。作为救护员们的代表,他们“美”在哪里?
2024年度最美救护员获得者。受访对象供图
凡人善举,汇聚微光
最美救护员美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勇气与担当,美在临危不乱的沉着冷静,美在一定要挽救生命的坚定信念。
艾斯卡尔·艾山是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英买采油气管理区的一名职工。2023年大年初一,艾斯卡尔一家在三亚一家餐厅就餐时,发现一名小女孩在泳池溺水。他在几年前取得了救护员证书,曾无数次在脑海中演练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救人,但这还是第一次真正遇到需要帮助的人。顾不上想太多,他立即与酒店保安兼泳池救生员董国段配合开展心肺复苏,跪在孩子身边,一口一口将呕吐物从孩子的呼吸道中吸出来。
抢救过程中,小女孩生命体征十分微弱,围观的人群甚至孩子的父母都觉得希望渺茫,但艾斯卡尔不愿放弃。“这是个孩子,这是条人命,我也是当爸爸的人,我一定要救活她。”他想,只要医生没有宣布孩子死亡,就要一直抢救下去。坚持做了半个小时的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膝盖磨破了,嘴巴一圈都红肿脱皮了,最终,他与董国段成功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全国各地,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值班站长金晨与同事用AED施救了一位乘客,从乘客倒下到恢复意识,整个过程不过200秒左右;内蒙古自治区消防员潘雄及其所在的救援小组用学到的应急救护技能,在火场中挽救群众生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永岁镇双桥中心小学教师蒋嘉榕先后开展了10次现场应急救护……他们用行动彰显了平凡中的伟大。
不留名姓,不慕名利
最美救护员美在源自心底的善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笔者注意到,“十大最美救护员”名单中不只有10个人,其中有7组都是多人配合参与施救,甚至还有两位“无名英雄”。
来自吉林的兼职外卖小哥李佳泽至今还不知道,当时与自己共同参与急救的两名热心市民是谁。
去年9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穿着黄色制服、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街道,却听到了一阵呼救声,发现石先生倒地不醒。救人比送外卖更要争分夺秒。曾经接受过急救培训,李佳泽没有片刻犹豫,冲到病人身旁,指挥围观的市民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周围的市民也被这一幕所感染,加入到救援的行列中来,其中一位女士在旁边安抚病人,一位大哥接替李佳泽做起了按压。“这个荣誉也属于跟我一起救人的那位大姐和黑衣服大哥。”李佳泽希望能找到两位没留下姓名的好心人。
无独有偶,来自安徽的最美救护员吕智慧也表示,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参与救援的群众。“看着那么多热心的群众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施救,我也顾不上那么多,就用在学校里学的心肺复苏技术,一遍一遍地做。”去年,还在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读书的吕智慧和父亲同附近村民,从落入水中的车辆中救出了5名群众。
救护员们的善举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救援行动,创造了更多奇迹。
微光成炬,“重启”生命
最美救护员也美在扎实的专业技能与素养,美在数十年的坚持与对生命的敬畏。
“如果我当时会急救,悲剧是不是就能避免?”十余年前,目睹了邻居因为晕倒后没有得到及时救助,不幸离世,浙江顶望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员工沈俊有了有了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想法,通过问医生、问护士,到杭州市急救中心系统学习,他加入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并成为当地的“互联急救”APP首批注册志愿者。
沈俊介绍,当120急救平台接到求救电话,APP会向附近1公里的救护员发出指令,接到信息,志愿者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有一次,他接到了同小区居民的求助。这一次,他成功救回了身边的人。
5年来,沈俊已有过100多次现场救护记录,90%都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给予伤病员有效救护。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滩中学校医夫妻赵伟、李海霞也从2003年至今,先后10多次在突发事故现场展开救助。他们不仅在私家车后备箱中常备急救用品,还致力于急救知识宣传,义务培训初级救护员6000余名。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孙硕鹏介绍,中国红十字会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近五年来,全国红十字系统开展应急救护取证培训1526万余人,力争5年内新增应急救护取证培训1600万人,组织救护志愿者开展大型活动救护服务和日常救护服务,更好地织密织牢应急救护网络,让更多的生命“重启”于危难关头。
头图为“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新闻发布会现场。于玘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