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公诉席上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尖兵”,到未成年人检察领域守护“祖国花朵”的“卫兵”,再到民事检察领域守护民生的“标兵”,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龙潭始终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在创新中拓宽履职路径
“我最幸运的就是能把自己的兴趣和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投入到我的事业中。”龙潭常这样形容自己的职业选择。她硕士生阶段主攻少年司法,博士生阶段深耕民事诉讼法,这为她完成上海首例督促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案件打下了基础。
时间回到2017年,朵朵因患新生儿窒息被单身母亲遗弃在医院3年,作为承办检察官,龙潭依法对朵朵母亲高某提起公诉。“从刑事追责的角度,这个案件到法院判决遗弃罪就结束了,但朵朵依旧滞留在临时监护中心,她未来的生活该怎么办?”龙潭走访了朵朵的其他亲属,但都无法解决监护难题。查阅法条后,她建议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向法院申请撤销高某的监护人资格,让福利院成为朵朵的监护人。“后来了解到朵朵被有爱心的人家领养,生活走上了正轨。”龙潭说,“朵朵案”为类案提供了范本,更多“朵朵”开始了新的人生。
在检察机关工作的18年,龙潭逐渐感觉到,在法庭上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公诉人固然符合她内心对法律工作者的憧憬,但能运用民事法律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司法环境的改善,也是一名检察官人生价值的实现。
2023年,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施行后,龙潭又在上海率先探索支持家暴受害者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在检察机关探索金融综合履职案件中,也有她的身影。“我们首先把路走通,现在路会越走越宽。”她说。
让检察力量温暖民生
“民事案件就是民生案件。” 这是龙潭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看来,在办理刑事案件时,面对犯罪事实公诉人态度要强势,但民事案件中有很多家长里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更要倾听与共情,帮群众解开心结。
在静安区检察院工作时,她遇到过许多为动迁利益分配引起的家庭纠纷。“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继承纠纷、共有纠纷,但是背后往往还有涉及几代人的家庭纠葛。”龙潭说,检察机关通过和双方面对面沟通、公开听证等方式,促进矛盾的化解。
而对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支持起诉工作更好地帮助到弱势群体。在市检察院的支持下,静安区检察院在全市率先成立“检察院驻工会支持起诉工作室”,对外来务工人员等开展支持起诉、法律援助等工作。
多年来,龙潭直接或指导办理来沪务工人员、残障人士、家庭暴力受害人等弱势民事主体申请支持起诉案件百余起,从中体现了检察力量的“刚柔并济”。
用匠心筑牢检察专业基础
龙潭在办案中养成一个习惯,为每起案件建立专属文档,详细梳理相关法条、法律适用争议点,以及自己的论证思路,将个案经验上升为理性方法。她参与并主笔《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机制研究》《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实务研究》等多项最高检、市检察院应用理论研究课题,撰写各类课题报告、调研文章30余篇。她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检察机关首届民事检察业务竞赛标兵称号,还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首届最美公务员、上海市首届最美检察官等荣誉。
她笑着称自己是“斜杠中年”—— 既是办案检察官,也是业务钻研者、实务教学者、团队带头人。作为上海检察系统的兼职教师和全国民事检察人才库成员,她乐于走上讲堂,开展案例教学,以实战实训推动与检察工作现代化相适应的专业化能力建设。她还发挥担任高校“专业导师”和咨询专家优势,并邀请专家学者一同开展针对性带教,为团队成员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理论研究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撑。
头图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龙潭。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