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蔬菜集团最新公布的行情信息显示,近期,市场供应平稳,近郊蔬菜增量上市。随着本周降温,业内分析指出,短期内降温影响预计有限,沪蔬菜行情有望延续季节性波动下行走势。
数据显示,11月10日至11月14日这一周,气温条件总体适宜,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地产蔬菜供应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与前期相比,无论是上市量还是蔬菜品类均显著增加,整体品质也较前期有所提升,以叶菜类的典型代表小青菜为例,其价格继续环比回落,并带动其他蔬菜品类价格小幅下行。随着本地郊菜持续进入市场,批发价格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但相较于往年同期,当前价格回落速度仍显缓慢。
究其原因,是由于10月份以来中部地区及江浙一带受高温和降雨天气影响,蔬菜生产衔接仍处于逐步恢复阶段:白菜、青甘蓝、番茄、萝卜、菠菜等由于老产区逐渐退市而新产区未能及时接续,重叠度较低,导致短期内出现供应空档,价格曾出现小幅上涨,随着后续上市量逐步恢复,价格又逐渐回落至平稳水平;西兰花、散花菜、莴笋等品种随着上海周边产区供应能力的增强,价格已出现明显环比回落。
就具体品种来看,进入秋冬餐桌的明星蔬菜——儿菜迎来集中上市。11月上旬期间,儿菜货源偏紧,批发价格在3.3-3.5元/斤。目前,儿菜批发价格已回落到2.5-2.6元/斤。后续,随着产区上市量的不断增量,儿菜的批发价格预计仍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间,消费者有望以更实惠的价格品尝到这一秋冬季名菜。
除儿菜外,11月以来的白菜价格同比往年走势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以稳中波动为主。目前随着各产区白菜大量入场,白菜价格出现一定回落,稳定在0.8-1.0元/斤。
冬笋上市。受访对象图
每年11月,来自福建产区的冬笋开始陆续上市,从今年初期的采收情况来看,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均优于去年同期。今年,由于10月份气温偏高,产区地温回升较慢,冬笋的采收时间略有推迟。目前,冬笋的上市量开始明显增加,冬笋质量已有明显提升,销售形式主要包括“原包笋”以及大切、二切、三切等不同加工规格。据商户介绍,现阶段以“原包笋”为主,单个重量约在6-7两,批发价格为22-23元/斤。分析指出,预计到11月底,随着产区上市量的进一步增加,冬笋的个头将普遍达到8两以上,大切、二切等规格的笋将更受市场青睐,同时批发价格也有望随着供应放量继续下探。
从市场交易情况来看,11月10日至11月14日这一周,沪蔬菜总体走货量与前一周基本持平,但交易节奏有所放缓。当前,随着本地及周边蔬菜上市规模逐步扩大,市场供应保障度提升,销区市场对客菜的需求相应减弱,这一趋势符合往年同期的市场规律。
展望后市,据气象部门预测,面对全国将迎来的一次明显降温过程,江浙沪地区气温也将急剧下降。分析指出,尽管短期内降温对当前蔬菜生产影响预计有限,蔬菜行情仍有望延续季节性波动下行的走势,但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蔬菜生产与运输的潜在影响。
头图来源:各产区白菜大量入场,白菜价格出现一定回落。受访对象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