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海葵”外围云系影响,9月3日中午起上海出现了阵雨或雷雨天气,有市民在网上发布了相关照片和视频,称“雨太大,黄浦江的水漫过栏杆了”,担心上海防汛会不会受到影响。
“老生常谈”话题:亲水平台进水很正常
其实,每年台风来临时段几乎“陆家嘴亲水平台被淹”、“外滩亲水平台被淹”这些话题都会被一次次提及,“淹水”的视频也几乎年年都会重复出现。
防汛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亲水平台进水很正常,请市民们放心,这不会影响上海的防汛安全。
据防汛专家介绍,滨江沿线设置亲水平台是为满足市民亲水、休闲需要。目前,上海相关区域的亲水平台后方设置了千年一遇的防汛墙。“汛期高潮位期间,亲水平台允许被淹没,不会影响本市防汛安全。”该专家表示,防汛的作用是在后面的一道挡墙。
实际上,无论是浦东滨江段这边,还是外滩黄浦江防汛墙,远比亲水平台高。当然,考虑到市民安全等原因,在一些特别情况下,亲水平台也会采取全封闭的紧急举措。
上海防汛墙不是传统的“一墙到顶”
其实,如今上海的防汛墙已不限于传统的“一墙到顶”形式,也有多级组合形式。例如,在2021年台风“烟花”来临的时候,苏州河黄浦段就首次投入使用了插板式防汛墙。
通过技术手段和人性化设计,这些可以随插随用的防汛挡板,与底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汛墙一起,让这里的苏州河防汛墙实现了即可防水又能“亲水”的功效。
有别于其他苏州河岸堤上的防汛墙,在西藏南路桥至浙江路桥段约200米的范围内,防汛墙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风格。它不单纯是钢筋混凝土砌起来的,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是铝合金材质的插板。
苏州河部分防汛墙采用“移动+固定”模式
据悉,这是苏州河防汛墙第一次使用“移动+固定”的组合模式。所谓的组合模式,其实就是通过插板式防汛墙板,与固定的钢筋混凝土防汛墙相结合。如此一来,随插随用,既方便又安全。
据防汛部门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防汛设计都将“要防水也要让老百姓能‘亲水’”的理念融入其中。多级组合形式的防汛墙的各级防汛墙之间,可以根据地势,做成亲水平台、生态空间等,形成“缓坡入水”之势。
也就是说,即使位置低一级的防汛墙被淹,其后面位置高的防汛墙仍会继续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头图为苏州河黄浦段防汛墙使用“移动+固定”的组合模式。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