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脑、灵巧手、健壮身……“神形兼备”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活跃工博会

智慧脑、灵巧手、健壮身……“神形兼备”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活跃工博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2024-09-24 17:05

正在举行的2024工博会上,人形机器人成为会场的“人气王”。


双足机器人“行者二号”1.6米身高仅28公斤重;人形外骨骼复合机器人“启元ETH 01”负载综合能力达40kg;“钛虎”机器人T170A能够轻松完成如单腿跳跃等高难度动作……今年来,人形机器人高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不论是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还是正在举行的2024工博会上,首次设立的人形机器人专区,无疑成为本届会场的“人气王”。


多款人形机器人首发首展


在工博会人形机器人专区,上海卓益得机器人带来了一款令人瞩目的作品——X02 Lite,一款融合了先进仿生技术的独特肌腱驱动机器人。


上海卓益得机器人X02 Lite及其面部捕捉互动装置,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X02 Lite第一眼给记者的感觉就是小巧、灵活,果不其然,这款机器人1.6米的身高,整机重量仅为28公斤。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机制,尤其是那些拥有卓越奔跑或跳跃能力的生物。


不过,别看它重量轻,这款机器人兼顾了安全和力量。工作人员介绍,其肌腱仿生驱动控制实现了全力控,并探索出延长钢丝绳寿命的新方案,关节过载测试理论值超过1500小时,满足了产品的安全和寿命要求。不仅如此,这款机器人的骨架由铝合金制造,腿部纤细,内部支撑为金属件,外部则采用约30%的一体化打印件进行模块化设计。这种设计不仅易于维护,还允许客户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


机器人届的“大块头”人形外骨骼复合机器人启元ETH 01,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同样在这个专区,傲鲨智能则带来了全球首发人形外骨骼复合机器人启元ETH 01,其120kg的“体格”和X02 Lite形成了鲜明对比,将它称为机器人界的“大块头”毫不为过。


据介绍,这款机器人拥有强大的关节运动能力,可实现27个灵活的自由运动。凭借其末端三指爪,负载综合能力可达到40kg。


四肢发达的同时,启元ETH 01的头脑也不简单。“它可以切换人形与外骨骼双模式工作,通过大模型AI训练,外骨骼负责学习,带动人形实现自主运行。”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主要围绕野外复杂环境场景应用包括矿山、电力、应急等。


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入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也都在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布局。


Estun埃斯顿自动化开发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埃斯顿就在本届工博会上,展示了旗下公司埃斯顿酷卓的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机器人身高170cm,单臂可负载5kg、步行速度可达每小时3km,两个手臂分别拥有7个自由度和6个自由度。埃斯顿酷卓CTO臧家炜向记者介绍,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属于第一代产品,后续将在此基础上逐渐推出各种产品形态,包含带双轴的、不带双轴的,底下加移动底层等等形式,这样其负载能力也会随着产品规格的变化不断提升。


“大家都知道马斯克的机器人用的是线性关节,它的刚度更强,负载能力更强,实际上我们也在研究线性关节技术。未来在一些产品升级项目上,线性关节技术也可能逐渐落地到我们的实际产品当中来。”臧家炜提到。


“土生土长”的上海工业机器人企业节卡机器人,则在本届工博会上面向全球首发首展人形机器人JAKA K-1。JAKA K-1采用拟人型构造,集大脑、小脑、双臂、双足、力觉传感器和视觉系统等组件为一体,高1.8米,全身具有29个活动关节(不包含灵巧手),双臂共有14个自由度,拥有±0.1mm重复定位精度。


节卡人形机器人JAKA K-1,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本次推出的JAKA K-1人形机器人,在力量上,手臂采用了高刚度一体化关节,目前单臂就可以提起3-5公斤的重物。肢体上,通过双支撑结构把大腿、小腿和脚面连接起来,使机器人立得住、立得稳。关键的小脑部分,已经可接收指令对全身进行运动控制,绝对运动精度能够达到±0.1毫米。“下一步,我们会优化步态算法,让双足动起来。”节卡机器人研发总监李顺冲博士表示。


有望在工业领域实现商业化


从机器到智能机器,再到人形机器人,工博会无疑是最重要的见证者。从本届工博会上,记者感受到,拥有智慧脑、灵巧手、健壮身于一体的人形机器人,已然是智能制造和未来生活不可避免的潮流,在工厂和特殊作业场景中,都提供了面向未来的可靠方案。


钛虎机器人一体化关节已实现在多种复杂场景的量产应用,尤其是一些水下、高压的极端环境。 例如在国家电网项目中,其双臂无人机器人能在330KV高压环境下,修复供电线路断股问题;傲鲨智能已在矿山、汽车、航天、电力、物流等各个领域,应用了上百套外骨骼;开普勒机器人针对全球性的劳动力难题,聚焦蓝领人形机器人,已率先在仓储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巡检、科研教育等应用场景落地测试。


从这些企业为本届工博会上带来的惊喜不难看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制造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代替人类完成单调、频繁和重复的工作。


正如去年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所言,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头图为观众对人形机器人充满好奇,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