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在夏日热浪中滚烫开幕,不少市民游客从各地赶来共赴文化盛宴。主会场内外,志愿者、邮递员、编辑们也迎来了“大考”,布展、荐书、导引、寄存,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从早到晚“不宕机”,让馥郁书香即使在高温下依然飘满申城。
新品上架秒断货,多措并举让读者不虚此行
走进展览中心,顺着东一馆的楼梯拾级而上,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是读者们的老朋友了,也是书展上年年相见的“全勤生”。自8月11日起,资深编辑丁丽洁就早早进场,提前迈入了“书展时间”。主体搭建、产品登台,布展期间,七八个人通力协作,超万本图书不到5个小时全部上架。
这还只是“前菜”,开幕后更忙了。丁丽洁告诉记者,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展台以“体验阅读之美”为主题打造了多重玩法,希望带领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走进书页间。比如文创区域,从莎士比亚的《第十四行诗》中汲取灵感,以“永夏花园”为主题打造的系列新品,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来此打卡消费。
“全勤生”上海译文出版社再次亮相书展。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图书版块则陈列着1200个品种的书籍,其中近60个品种是书展首次集中上新。“读者非常敏感,开幕当天嗅着味道就来了,《在工厂梦不到工厂》《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等上架不到3个小时就已断货。”丁丽洁介绍,为了让大家不虚此行,出版社多措并举。
展位上每天至少会有5位工作人员在岗,所有人分工明确,有的负责为读者找书、荐书;有的负责答疑解惑;有的是新增AI伴读机的互动小助手;有的紧盯后台数据,随时准备为热门产品补货;线上平台同步可下单;仓库的同事也在加班加点打包。从早上8点半开工到晚上9点闭馆,一天忙下来可能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大家却乐在其中。“对出版人来说,书展是一年一度的节日,虽然很累,但看到读者们不惧高温从各地赶来与好书相逢,我们也不能宕机,一切辛苦都值得。”
一米工作区日均2万步,体能脑力双重挑战
热度不仅充斥在展位上,位于中央大厅一侧的总服务台,6名志愿者同样忙得不可开交。来自江苏的小金本就是书迷,逛展多年对这个岗位“觊觎”已久,今年终于如愿,可开幕第一天小姑娘就体会到了其中的不易。
上海书展总服务处每天人流不断。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问询、存书、盖章,业务量看似不大,每天却人流不断。“早上的主项是给新老读者指路引导,人力口述、电子地图齐上阵。午饭时间,肚子饿了体能下降,是存书高峰期。”记者注意到,在小金身后有一排四层的储物柜,每天12点过后,400个寄存牌一牌难求,溢出的物品只能暂时放在地上。
从服务台到储存柜不过1米的距离,但两天来,小金的日均微信步数超过了2万。不仅如此,一个背包里几本书动辄四五斤的重量,对志愿者们来说也是体力的考验,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类求助,小金来者不拒一一应战。在她看来,服务台上的每一次对话都是对阅读的守护。
3分钟摆脱烦恼,把书香送回家
对一些住得较远的读者,尤其是从外省市来沪逛展的人来说,炎炎夏日高温难耐,面对丰富的“战利品”,如何将他们搬回家也是个难题。为此,今年上海市邮政公司继续在书展现场设置了两个点位,提供快递服务。
上海书展的邮政点位,读者将图书寄送回家。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
打包员王师傅经验丰富,只见他一边引导读者扫码下单,一边看了眼图书的尺寸规格,不到两秒钟就用剪刀裁出了合适的包装膜,两个手腕左右旋转,透明胶带被流畅有序地缠绕在四周,顺势放入纸箱,再贴上上海书展VIP的标识,短短3分钟烦恼便迎刃而解。
据王师傅介绍,为了让更多读者轻松逛书展,他们一方面加快了快递速度,每天分多次集中运送;另一方面在资费上推出惠民政策。现场的价目表显示,上海同城首重1公斤只需5元,续重每1公斤1元,次日即可达,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首重1公斤也不过7块钱,读者只需等待两日左右也基本能收到货。“免去了往返路途的辛苦,还能及时享受书香,这份周到和细致是我连续10多年光顾书展的原因之一。”一位读者说。
头图为上海译文出版社展台前,工作人员正在帮助小读者体验AI伴读互动活动。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