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调查丨短暂挫折何妨徐行,8位上海职场人2023年的难忘一天

职场调查丨短暂挫折何妨徐行,8位上海职场人2023年的难忘一天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美慧 2023-12-31 23:34

“变动”是“旧”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际,8位上海职场人讲述他们迎接“变动”那一天的故事。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过去一年中,许多职场人都迎来了工作上的变动,转岗、辞职、入职、创业……每一步,都走得不轻松;但是每一步,都有自己的份量。


迎接“变动”那一天,发生了什么?8位上海职场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2月6日,顺利转岗,到了更喜欢的部门工作

@崇岛美江:


今年年初,我即将通过试用期、转正的时候,领导告诉我因为工作不符合她的要求,希望我自行申请离职。当时还有一周就要过年了。


那是一个非常“螺丝钉”的运营岗位,有大量基础的数据工作要做。领导的要求就是不断提升我的工作量,同事甚至说我一周做的量已经是之前这个岗位上的人一个月做的量了,但领导还是不满意。即使我不提离职,这个岗位我也很难再继续做下去了。


我决定找机会转岗,开始找其他部门的负责人聊,但因为临近春节假期,所以进程不是非常顺利。好在,通过几轮面试之后,新部门的负责人接纳了我。2月6日,我顺利转岗了。


因为时间匆忙,原本以为自己找到的是一个很“凑合”的岗位,但做了一段时间发现,远高预期。新部门的工作“天花板”更高,更能学到东西,虽然依然忙碌,但感觉更加有“奔头”。新领导也很赏识我——我没有做任何刻意讨领导喜欢的事,就是像往常一样每天认真工作,领导就很认可我,也不断让我上手业务。在新部门工作快一年了,有了很多成长。回想起年初的痛苦,非常感谢自己为转岗做出的努力。


3月19日,开始创业,第一期播客节目上线

@pocky:


我之前是在互联网公司做设计师。离开大厂后,其实我原本的想法是当一个脱口秀演员,然而由于一些原因,脱口秀演员之路走得略微艰辛。


3月的某天我找了一位在脱口秀社团活动上认识的前同事一起吃饭,聊起了我们不想上班但是想搞点有趣的东西,我们做出开始内容创业的决定。


3月19日,我们的播客,《提钱退休》,第一期上线了。


后来,我们有了第一个听友群,有了第一百名粉丝,第一万名粉丝。当时好多听友加我微信,作为一个设计师,之前其实很少有这种和受众直接对话的途径;甚至有粉丝给我打钱,说希望我们能继续做下去。粉丝一多,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声音,这时候也需要好的心态去面对。


在大厂的时候,你每天的工作就是完成老板给你的任务,就算你是总监,你的工作也是由更高级别的人给你定的。


开始创业之后就不同了,你的生活从轨道变成了旷野。可以自由地安排每一分钟,但同时会需要更强的自制力去完成工作。开始做播客之前我以为播客就是聊天嘛,做了以后发现和播客和其他媒介一样,也需要规划和运营,这方面真的和我的合伙人学到了很多。我们聊的时候看上去很轻松,但有时候为了选题,我俩也会挺发愁的,但是好的选题被大家喜欢的感觉不亚于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炸场。


4月28日,接到博士录取通知电话

@岁岁:


迎接变动的那天是五一劳动节放假的前一天,4月28日。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刚出差完回来,回到公司签到。然后接到一通电话,是我之前考博的学校问我是否愿意去读博,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然后就是漫长的交接和离职流程。


我原本计划硕士毕业后在家全脱产再考一年博士,无论面对是家人亲戚的催促,还是行业环境的影响,在全脱产期间都有无可避免的焦虑。于是,我在博士申请期结束后,打算积极接触行业,选择到上海工作。


当时,我在上海一家广告私企当编导,因为公司很小,所以工作内容包括了“商务,编辑,执行导演,演员经纪”等。公司人员流动非常大,在我入职的4个月内,除了主管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更换了一遍,几乎每周面对的都是新同事,同时还要及时与甲方沟通,所以这份工作需要高强度的交流和高密度的统筹,在甲方再一次不顾时间,大晚上十二点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就明确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从小,我就不是一个梦想坚定、目标明确的人。但我觉得生活就是在不断排除错误答案的过程中寻找解法。工作期间明确了自己不喜欢长时间高强度的沟通方式,这次读博,我也还在寻找答案的路上。或许可能一路上都是错误答案,但是尝试过更多可能的经历一定是难忘且不后悔的,就够了。


6月20日,脱产考研期间找到工作,入职

@赵钰涵:


可能我的经历比较特殊,现在也有些迷茫。我辞职时的规划是继续读书,但是没有工作的小半年边看书边申请学校让我很痛苦,又担心自己文科硕士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后来正好看到一个条件不错的招聘,就想面试试试。顺利通过考核之后,我就不想读书,想继续工作了。


之前从广告公司辞职,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感觉做了一年半,在这个公司这个岗位能学的东西都差不多了,再待下去就是重复劳动。而且工作内容都是搞噱头吸引用户观看、下载、消费,就很“快餐”,很没有成就感。加上互联网短视频广告能出爆款很大原因也不是我们视频制作方的问题,跟数据投放师的工作方法以及甲方配合度都有很大关系,有时候出爆款真的很“玄学”。工作一年半之后,我开始有了无力感,感觉自己有时候做得很好了,但依旧因为各种其他原因导致效果没有那么好。


6月20日,我正式入职新工作,来了一个新领域。工作内容是为市民提供服务,做完很有成就感,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我们部门领导和同事都很真实有趣可爱,跟他们一起工作很快乐,即使工作任务繁忙也会觉得很开心。


9月26日,“活水”没成功,38岁被裁员

@郝业石:


这两年公司陆续在裁员。今年9月,人事找我谈话,告知我可能要离开现在的岗位。我开始争取“活水”(转岗到其他部门工作)。


月底的时候我用了一些年假,和“十一”连在一起,和朋友一起去非洲旅行。9月26日,出发当天,我被通知“活水”没成功。“十一”过后,我去公司办了离职手续。


38岁,在互联网公司已经做到了部门技术负责人,但是再找工作,年龄就成为劣势。几个月来一直在看机会,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目前还没有重新入职。


不过想想,大学毕业之后,我工作了15年,经常忙到后半夜才离开公司。这几个月,每天健身、学英语、自己做饭吃,瘦了十几斤,也过得很充实。新工作,我希望能换环境、换行业,到外企。对未来,我还是有很多期待。


10月27日,考虑一年之久后,终于辞职

@市民小林:


我的第二份正式工作,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变化,以至于我在今年10月27日正式离职后,既没有预想中的神经痛,也没有如释重负的快感。


但也是有过阵痛的。


22年10月,大概是我第一次产生逃离想法。那一年里,我换了四次上级,没有同团队同事,又因为外部因素背负了很多职场关系中不必要的压力。那时候经常和朋友开玩笑说,这一年的经历大概抵得上三四年了。


今年夏天,当时的领导在谈话中有意无意地追问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我一向是个很敏感的人,在这半年时间里努力融入被调进的新团队,这一刻突然明白,原来“外人”始终是“外人”。一些职场上的人情世故原来可以如此赤裸地摆在我面前,而我确实被击中了。我难受地想要低头了。


今年九月,几经周折,确定了离职。突然有些崩溃。这种感受来自于被“抛弃”的感觉,更来自于我意识到自己是个不勇敢的人。职场上,好人、能人,都不如为自己勇敢争取的人。那段时间所幸有几个特别理解我的朋友参与了我的心路历程,我开玩笑说“到最后真正勇敢争取的,竟是离开这件事”。


确定离职后的每一天,我都会边吃饭边看纪录片。纪录片是关于我喜欢的偶像童年生长痛,第一集叫做“每个男孩都有冒险故事可以说”,最后一集叫做“这时所有男孩皆已长大,疲惫不堪”,这是《彼得潘》里的句子。我总是看哭。这个时代,“共鸣”成为了治愈我们的良药,也让我意识到,当下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次生长痛。有生长痛,才能长出精彩的人生啊。


世界变化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一面纠结着工作、人生追求、自由的问题,因为看到了很多差劲的讨厌的不屑的人事物,知道了我不该去往哪里,却依然不知道自己该去向哪里;一面又很快入职了新工作,继续一头扎进下一个漩涡。


勇敢地接受每一天都是变化的一天。


11月13日,遭遇挫折后,入职新公司

@新新:


年中跳槽到一家公司的时候,感觉非常好。那时我是这家公司领导层中最年轻的一个,我的上司面试了超过四十个人,最终把我招了进来。


但后来我才知道,我的这份工作是和我的上司强绑定的,以至于后来他在人际斗争中落败、离开公司的时候,我的工作也难以开展下去了。我做了很多尝试,都没有很好的结果,两个月后,我离职了。后来我听说,我的两个继任,在这个岗位上都没坚持超过一周,于是我更加明确了,离职不是我的问题。


好在,离职不到半个月,11月13日,我入职了新公司,是一家还不错的公司。我降了职级,也降了30%的薪水,但是我宽慰自己,能够很快找到一份新工作,已经很好。


因为我工作很多年了,我知道职场不会一帆风顺,会有起落,但是回顾这一年时,还是觉得很坎坷。感觉之前像是踩中了一个巨大的泡沫,有过很多快乐的幻象,但是泡沫很容易就破碎了;如果说有什么经验教训,大概是,我再也不会去到一个和老板强绑定的岗位,不能让工作建立在太强的不确定性上。


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我能有一个新的开始,我会在这个岗位上做更多努力。


12月21日,轮岗后,独立完成第一个工作任务

@香香:


作为新人,虽然入职时就知道单位是轮岗制,但真的要离开第一个岗位的时候还是很忐忑。新部门会不会接纳我?我是否有能力胜任新工作?因为不知道新部门的具体情况,所以去轮岗之前,我慌张了好几天。


但是还好,来到新部门后,领导和同事都很耐心地教我,我也很快地上手了新的工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12月21日,我独立完成了第一个工作任务,可能它在很多人看来非常微小,但我很有成就感。


我希望借此和大家说的是:不要害怕变化,变化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的开始。我们要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学东西,学的越多越好,因为我们学到的本领、学到的技术,永远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



“变动”是“旧”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际,祝各位在“变动”中前行的职场人不断迈出新的脚步。愿新年,胜旧年。


(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