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阿姨都回来了吗?”春节过后,不少“双职工”家庭发出了对家政员阿姨的“呼喊”声。从上海市商务委、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家政服务员返岗、回沪日期比往年略有延后。
连日来,劳动报记者走访沪家政市场了解到,除优质月嫂外,家政员收入普遍略低于往年。而在服务与薪酬方面,行业呼吁,家政服务应做到“质价匹配”。
需求环比节前增长
“上有老、下有小,阿姨返乡过年,自己默默扛下了一整个春节的家务活,实在有些吃不消。”市民陈先生说,春节过后他家的钟点工阿姨目前仍未回到岗位上,期待其尽快回归并分担家务。和陈先生家一样,不少工作忙碌的“双职工”家庭,也有这样的家政服务需求。
来自58同城本地生活服务统计的数据显示,正月初八开工以来,保姆月嫂需求较春节前增长130%,保洁清洗和管道疏通需求增长近3倍。
需求环比节前有所增长,但今年同比往年,家政员来沪的时间却比往年要有所推迟。沪部分家政企业负责人表示,如在往年,一般春节前夕返乡的家政员多会在正月十五左右回沪,但今年可能要延后至3月初才会实现基本回归。
部分家政企业透露,家政员晚于往年回沪有多种因素,一方面今年天气寒冷、节后还出现“倒春寒”,部分地区有冰雪天气,家政员返乡路程有所耽误、并选择延缓回沪;另一方面购买返程车票时未能如期抢票,故而延后。此外,也有部分家政员选择“观望”节后用工市场行情,再行决定是否来沪。而返沪后,由于气候变化和路途舟车劳顿,部分家政员出现感冒等身体状况,也未能第一时间返岗。
“我是1969年生的,相比其他的家政员年龄略大一些。年前有岗位,过年休息了,年后再来找工作。”在静安区汶水路上的顾悦家政,家政员刘五英正在寻觅合适的工作岗位。而1988年生的家政员吴防燕则已经找到了岗位,她告诉劳动报记者,今年她选择提前返乡并在正月初六左右提前回沪,在正月十五前还做了一段时间高薪的替工,现在是正式上岗、收入恢复到节前水平。
江西籍家政员黄树勤也是在返乡后刚刚回到上海。“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在上大学,小的读高二。这次返乡也考虑陪伴孩子的学习,所以延缓了回沪的时间。”黄树勤告诉劳动报记者,“原先的雇主对我非常好。我回来晚了些,雇主正在外出游。等雇主回来,我愿意继续工作。如果丢了这份岗位,那我还得再找一份同样的工作,希望仍是住家服务,这样可以解决食宿的问题。”
有合适的岗位,家政企业为家政员派单。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住家类的还需要雇主和家政员双向沟通。钟点工的需求分时段,上午时段至下午14时左右,一般有比较多的选择。因为需求量较多,下午15时后至傍晚,做晚餐的钟点工阿姨目前比较稀缺。”顾悦家政负责人胡老师表示。
“有别于普通的钟点工和为老服务,甲辰龙年,沪上生‘龙宝宝’的家庭格外多。母婴服务,特别是对优质月嫂的需求量骤增。我们在节前留人、节后再招募,以补充人员队伍,更好服务有需求的雇主。”姆爱创始人杨小明告诉劳动报记者。还有部分家政企业表示,如到3月上旬仍有一定用工缺口,或考虑往年“包车”的方式,到安徽、江西、广西、云南等地招募一批家政员来沪,以补充市场需求。
到手收入或低于往年
连续几年来,沪上家政服务行业的薪资水平可以说是持续上升,但龙年春节过后,首次出现回落现象。行业企业指出,今年,家政员的到手收入或低于往年。
“以钟点工为例,每小时收入仍维持在50元,但从实际订单来看,雇主或在节后减少用工时间。原先一周三次可能改为一周两次,原来每次服务4至5小时,现在或减少为2至3小时。与之对应的,家政员的到手收入则会减少,或为了与原先收入持平需要多接单。”一家政企业负责人告诉劳动报记者,而以为老服务为主的住家保姆为例,其薪资水平约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春节期间顶班、顶岗高价没商量,节后则略有“谈价”空间。
“三年前,钟点工大约是40元一小时。去年的价格普遍已提升为45至50元一小时。住家保姆、为老服务的薪酬年后也略有下降。”上海家事佳家政总经理吕敬辉表示,以杨浦、虹口等区域为例,钟点工的薪资前几年逐年递增,今年与往年基本持平。
“和母婴护理有所不同,为老服务时,家政员常会感觉到累、苦、脏。但从薪酬来看,为老服务的家政员收入相对偏低。”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闵行办事处主任华新告诉劳动报记者。“春节期间人员紧缺,替工工资确实在高位,但年后来看,今年为老服务的薪酬水平还略低于往年。”
家政企业纷纷表示,今年年后,家政服务员要做到收入持平,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而在前两年,沪上还有部分有实力的雇主抛出“20至30万年薪”聘请家政“管家”,今年这样的现象已然难觅。一般来说,为高端客户提供优质管家服务的家政员收入至多在1.5万元左右。
家政市场中,薪酬持续“逆跌”的唯属服务婴幼儿的母婴行业,确实具备高水平、优素质的优质金牌月嫂等仍可拿到高薪。“我们将家政员分为M1、M3、M5、M7等4个等级,根据家政员岗前考核的实际水平和以客户评分为主的上岗多维度绩效考核,来为其定档和晋升,最高级别的M7级金牌家政员,月收入在1.5万至1.7万元左右。而为了应对龙年增量的母婴需求,月嫂收入还会有所上浮。”杨小明透露。
服务与薪酬“质价匹配”
“家政服务是否被认可?市场如何实现‘双向奔赴’?还需要讲求服务与薪酬之间的‘质价匹配’。这是雇主、家政员之间的双向选择题。”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副会长、长宁区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夏君如是说。
据悉,以长宁区为例,目前有100多家家政企业,其中50多家为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包括2万余名家政人员(2万人中有6000多人加入了行业工会、成为工会会员)。目前,沪上家政行业在各方合力下,通过推广持证上门和加强行业培训,逐步稳步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服务行业。
“家政员的职级如何认定?除了传统的考评方法外,我们会进行岗前考核和上岗综合绩效考核,来客观评定家政服务的真实水平,实现奖罚分明、多劳多得,并与雇主需求对应匹配。”杨小明表示。
“通过‘准员工制’的模式,家政员的收入由家政企业每月为其发放至工资卡内。这样让家政服务员更有归属感,也从情感上留人。目前,300多名‘准员工制’家政服务员返岗率已达到95%。”吕敬辉透露,针对年后的新订单,企业也将通过技能培训、双向沟通等方式,让雇主有更多选择、也让家政员能找到合适的岗位。“相比以往的‘一对一’介绍,我们会给出雇主至少3名以上家政员备选,并且留出一周左右的‘试工期’,每位家政员实地服务2至3天,让雇主挑选最为合适的人员。而家政员则通过历练和技能培训,业务上再提升。”
“年后市场尚未完全恢复。针对雇主需求,家政企业还将推出部分‘私人定制’服务。即针对雇主提出的具体内容,如烹饪、收纳等细节要求,来找到具备相应高等级技能的家政员为其服务。”华新表示。
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指出,应加强家政服务员的技能等级认定,打造“上海家政”的服务品牌,提升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技能,推进家政行业示范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头图:家政员到家政企业来找工作。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