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熟悉的上海展览中心,还是令人沉醉的书香的海洋。不同的是,更新的优质图书、更多的新鲜面孔。8月14日,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上海书展走过20年的漫长岁月,如今它早已成为这座城市与爱书人不变的守候和约定,为每一个夏天奏响最掷地有声的终章。
2024上海书展开幕首日,现场人头攒动。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在上海书展,出版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序厅里,2024上海书展主题雕塑吸引了来往读者争相打卡拍照。以艺术化的手法展现图书堆叠的形态,图书、剪纸、飞鸽的元素,传递出"聚合"的理念。
本届上海书展主雕塑。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雕塑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彰显上海的红色文化底蕴,如果您仔细观赏,还可以发现剪纸元素的图案巧妙融合了科学、文化、音乐、运动等多元内容,展现了"阅读+"的丰富内涵。
飞鸽元素的加入,象征着阅读与知识的力量,激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追求美好生活,共同构筑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书展的举办助力实施“书香上海”建设工程。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正值上海书展举办20周年,特设回顾展。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今年中央大厅,恢复了“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和主宾省的面对面格局,读者熟悉的中心活动区也回归,成为一场场重磅发布的舞台。
“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展位。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驻上海办事处主任、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陈义望曾公开向记者们“抱怨”起一件事:每年他们都要经手中国出版集团旗下出版社向上海书展发货的任务,许多出版社一发就是200万码洋。
上海书展是中国出版集团发货量最多的书展,每个展位前都围满了读者。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孩童席地而坐,阅读书籍。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上海书展作为中国出版集团发货最多的书展,这也说明上海书展的销售之火爆。“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场馆里就乌央乌央的人,简直是人挤人,在这里,让我们出版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老朋友江苏:上海书展是中国最好的书展之一
今年的主宾省是上海书展的老朋友江苏,在“凤衔书来,江海流苏”的主题板下,是4700种精品图书的陈列展销。这是继2009年之后,江苏再次以主宾身份参加上海书展。
继2009年之后,江苏再次以主宾身份参加上海书展。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13家出版发行单位,8家城市、高校出版社,带来近4700种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生活、少儿绘本等精品图书,以及38场阅读活动,同上海读者共赴书香之约。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各家出版社都在上海书展上给出购书优惠。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上海书展对江苏的出版社而言,是家门口的书展,是中国最好的书展之一。”不久前召开的上海书展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编辑徐海反复直言。
徐海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是,去年,他在网上写了一篇名为《上海书展是上海人办的书展》,获得许多出版同业的转发点赞。
在他看来,上海书展的“好”,在于它的功能是交易,而不仅仅是展示出版成就,也正因为此,全国各地的出版人都会把面向市场、能卖得好的图书拉到上海书展。
直播手段加持助力书香散播。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上海书展办得成功的地方一在于销量、二在于活动,两个效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销量体现经济效益、活动体现社会效益,推动知识分享和书香社会建设。”徐海说。
熟悉的淘书乐回来了!“这是一种很雅的事情”
今年书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参展图书万余种,其中以“世纪好书”品牌榜单为引领的新书2000多种。而在去年世纪国学馆内的“淘书乐”专区让人流连忘返,一度成为不少书迷心中的念想。如今,淘旧书的快乐又回来了。
在东二楼,上海图书公司继续设立了“淘书乐”专区,展销近3万本稀缺书、断版书和签名本,更挑选出其中的精品作为“宝藏书”,在玻璃柜中集中展示。
“淘书乐”展区回归,引发购买热潮。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据工作人员介绍,最珍贵的是价值35000元的清代“四销夏”中成书最早者——《庚子销夏记》(八卷),另有1931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的《忠心的爱人》中英文双语初版、《论幽默》上海时代书局重排初版、《寒云日记》民国影印版等稀缺古旧书籍。
“淘书乐”专区,展销近3万本稀缺书、断版书和签名本,更挑选出其中的精品作为“宝藏书”,在玻璃柜中集中展示。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文化界人士的签名本:演员张译签名的《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刘欢签名的《嫁给刘欢》,还有诸如周柏春、姚慕双、倪萍、陆毅……
每一方小小的摊位前几乎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如果不是淘旧书,你很难想象能看到《医疗保健百科全书》《变形金钢写真集》和《钱沛云行书红楼梦名诗》成为邻居。
读者们则沉浸在茫茫书海中,展开一段独属于自己的、惊喜连连的探寻之旅,为珍藏在旧书里的“历史瞬间”找到现时的价值和意义。“淘书和淘古董还不大一样,这是一种很雅的事情你晓得嘛”读者顾先生向记者兴奋道,“而且旧书是‘不可再生’的,你买回家,就等于救出了它。”
一街之隔,首次进口艺术图书大规模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位于书展主展区一路之隔的上海商城一楼展览广场,还有一场“平行展会”,这便是今年书展的新朋友——首次设立的国际艺术图书专题展示区。近200平米的展示面积,分为图书展区、文创展区和活动区,于书展期间同步向市民读者免费开放。
本届上海书展首次设立的国际艺术图书专题展示区。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在图书展区,1060种与“美”有关的书籍,呈现大众美育类、艺术图录类、艺术学术类等多种艺术细分类目,等待着读者们的赏鉴。这其中,以曾经亮相“首届上海国际艺术书展”的艺术类进口图书最为醒目,且近半数为进口图书。
从大众耳熟能详的达芬奇、伦勃朗、达利、里希特等艺术大师的精装本作品集,到百种难得一见的海外博物馆、美术馆精美馆藏图录,如英国老牌艺术图书出版社泰晤士—哈得逊带来的《Chinese Dress in Detail》,出版仅一年便亮相本次书展,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而在文创展区,60多款国潮风文创产品同样琳琅满目:取材自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品纸本彩绘《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图》的纸雕灯、故宫博物院藏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衍生而来的文具套装、设计灵感源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月宫铜镜”……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翼告诉记者,今年11月,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书展也即将在上海中心大厦拉开帷幕。
“这次的专题展示区,是上海国际艺术书展的延伸,可以说既是首届艺术书展的回顾,也是第二届艺术书展的预热。”她说,“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助推上海打造辐射亚太的‘枢纽书架’。”
头图为书展举办地—上海展览中心外景。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