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0外环隧道焕新归来!记者提前探营,揭秘几大突破性变化

S20外环隧道焕新归来!记者提前探营,揭秘几大突破性变化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2025-03-20 17:39

3月20日,记者提前跟随交警部门、建设方上海城投公路一起探营揭秘。


3月22日(本周六)0时起,上海S20外环隧道将恢复通车。历经一年大修焕新归来,S20外环隧道将有哪些突破性变化?在修缮过程中又开启了哪些创新之举呢?3月20日,记者提前跟随交管部门、建设施工方一起探营揭秘。


“工作”20余年,承担区域内近七成集卡越江需求


3月20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了宝山区外环隧道入口。此时,建设施工方还在为隧道做最后的内部清洁,为本周六0点开通做好万全准备。


记者从负责实施这次大修工程的上海城投公路方面了解到,2003年建成通车的外环隧道是中国首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特大型越江隧道。因其毗邻外高桥港区及物流仓储集群,曾经是上海北部地区唯一的大型货运车辆越江通道。自郊环隧道可通行货运车辆后,外环隧道仍然承担区域内近七成的集卡越江通行需求。


据统计,外环隧道历年车流量峰值近3000万辆,为通车初期的2.4倍,大型货车(含集卡)约占流量的80%左右。多年来,由于超负荷运营等各种原因,隧道留下了沉管接头渗漏、路面损坏等“岁月痕迹”。


首创“内置式接头修复技术”,极具技术挑战


据城投公路方面介绍,此次大修工程中,其就首创了“内置式接头修复技术”。据悉,沉管接头修复是业界公认的难题。针对沉管结构特点,城投公路组织了上海隧道设计院、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同济大学组建技术专家团队,突破性研发首创了“内置式接头修复技术”,对沉管段736米隧道内部结构完成修复。据透露,这项技术方案在沉管隧道修复领域中尚属首例,具有极高的技术挑战。


驱车开行在刚刚修缮一新的上海S20外环隧道内,记者明显感受到内部空间更为明亮。原来,在视觉方面,隧道内的灯光可根据洞内外亮度值、时间、季节、天气等进行亮度调节。同时,隧道侧墙安装金属复合板,让驾驶体验更舒服。


不仅如此,焕新归来的隧道地面也非常平整,不再有此前被集卡和重型车辆反复开行而留下的颠簸感。


据悉,这也和新材料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介绍,这次大修采用了具有高抗车辙和抗水损害功能的沥青混凝土材料,将原路面结构优化为三层组合结构。


其中,上面层高模量沥青通过添加高粘度改性剂,其动稳定度可达普通沥青的4-5倍,能有效抵抗重载车辆反复碾压导致的塑性变形;下面层则通过连续级配优化荷载传递路径,增强整体抗疲劳性能,避免基层反射裂缝扩展;碎石防水层则形成了致密防水屏障,减少因水滞留引发的路面病害。


大修后,隧道内限速调整为60公里/时


由于外环隧道大修后的路面状况、驾驶员视觉等都有了显著改善,隧道内的限速也由大修前的50公里/时,调整为了60公里/时,并设置了相应的客货分道及潮汐可变车道。


为确保通车顺利,公安交管部门也提前谋划,做足各项准备工作,强化警力部署和道路流量监测,全力保障市民群众安全出行。


在外环高速内圈江杨北路下匝道处,宝山交警支队勤务路设大队民警王勤峰告诉记者,在本周六0时通车前夕,警方将在此处设置分流点,引导车辆经地面道路绕行,利用这一“真空期”指导施工人员完成外环高速新旧标线更替,并同步拆除前期隧道周边路网及外围高速、快速路网增设的500余块施工提示及绕行标牌,为通车做好充足准备。


外环隧道通车后,其承担的越江交通功能恢复,长江路隧道、G1503郊环隧道的通行压力将随之减轻,S20外环同济立交北向东、东向北匝道、外环主线泰和路上下匝道将恢复通行,宝山城区的交通压力也将有所缓解。


通车后,宝山交警将把前期布设在郊环隧道、长江路隧道等重点区域的警力转移至外环隧道口及周边路网,强化地面疏导及巡逻管控。同时,利用无人机在高峰时段对重点路段、匝道口及监控视频盲区开展高空视频巡逻,灵活调动警力开展疏导,最大限度提升交通指挥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确保市民出行安全畅通。


在浦东方面,外环隧道恢复通行后,浦东外环凌海路入口预计将迎来车流量高峰。浦东交警支队三大队三中队中队长孙骥远介绍,交警将加强视频巡逻,针对流量情况优化信号灯配时,同时在周边路段加强警力部署和疏导,确保通行安全有序。


目前,公安交管部门已对接各导航平台,在隧道通车后实时更新导航行驶路线,帮助驾驶人合理规划最优越江路线。同时也提醒各位驾驶人,注意沿途标识标线,配合沿途交警引导,确保行车安全。


头图为即将焕新归来的S20外环隧道。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