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下小路直通徐汇日月光商场,点份外卖“外卖员走着就送到了”;穿过商场便是地铁1号线和12号线漕宝路站,再过个马路就是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便利是住户们对“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的第一印象。
9月28日,位于漕溪路258弄的“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正式投入使用,140位青年文化人才已陆续入住,在这份便捷之外,更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度与参与的价值。
舒心安居为工作“充电”
SMG融媒体中心“00后”编辑全宏博入住徐汇城投宽庭已有一个多月。相比于他之前租住的“老破小”,新家面积大了近一半,而且更加干净整洁。最让他感到满意的,还是这里便利的交通。作为一名早新闻编辑,他早上5点就要到岗,附近正好有从上海南站出发的夜间公交车站点,弥补了凌晨没有地铁的不便。
走进全宏博家,记者看到30多平方米的公寓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这里真的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说着他按了下洗手池上方橱柜与旁边墙壁之间的一道隔断,柜门弹开,竟是个不到一扎宽的储物空间,里面整齐地收纳着生活用品。“居住条件上来了,生活更舒心,工作自然也更有效率。”全宏博说。
全宏博在家中工作。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烟火气与人文气息兼具,则是东方有线职工刘振元在这里生活的感受。“烟火气”来自周边完备的生活配套和商圈,“人文气息”则来自社区内部。
徐汇城投宽庭社区所在的漕溪路258弄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场地和资源,住户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织了运动、桌游、舞蹈、咖啡、美育、心理疗愈等12个社群。业余时间,刘振元在美育社群学会了做小夜灯、艾草枕,在阅读社群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还成为了摄影社群的主理人,帮社区内的活动拍照留念之外,还会组织大家一起到公园摄影采风。
通过参与社区活动,他也认识了多位爱好、性格相仿的新朋友。“以前对我来说,家就是一个休息的场所,而现在真的有了生活的感觉。我觉得这在一个大都市里是难能可贵的。”刘振元说。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居住环境。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文化好邻居”汇聚多方资源
漕溪路258弄保租房社区由上海文化人才之家、魔方公寓、徐房悦庭等3个人才公寓、保租房项目组成。社区党支部书记刘超在几栋楼宇还是毛坯房时,就来到了社区。“以往想组织文体活动、党建活动,要到外面去找资源,现在我们的文化人才各有特长,所在单位也有很好的资源。”他感觉到随着文化人才陆续入住,社区也迎来了新气象——氛围更好了、资源更多了。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正式投用后,田林街道党工委也与宣传系统人才所在单位党群部门、徐汇区委宣传部建立了党建共建机制,设立“文化好邻居”品牌,通过资源共享,推出“青年研习会”“幸福共治坊”“艺起美育社”“甜灵文化集”“汇爱能量站”五大项目。
例如,世纪出版社在公寓一楼的公共空间设置了“世纪书架”,既有红色经典读物,也有文学名著、专业书籍,不少书籍已经有了翻阅痕迹。上影集团将为文化人才带来“影音党课”,田林街道牵头,全国先进工作者、田林十四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苏嵘,全国最美志愿者张志勇将带来“楷模党课”;区级非遗传承人将开设“非遗手作工坊”,六院的医生将带来科普沙龙,缓解久坐带来的肩颈问题……
“在传统的居民区里,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居委的门在哪里。”刘超说,社区通过这些活动拉进了与青年人才们的距离,让大家主动走进党群服务中心,报名参加活动、参与社区治理。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读书角。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青年人才融入社区治理
社区内的文化人才来自58家不同的单位,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60%,近半数都是研究生。如何让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实现双向赋能,是“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青年服务官宋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文化工作者们工作都很忙。”宋阳观察到,直到晚上9点多,不少住户家依然黑着灯,“大家可能都还在加班。”如何能尽快与大家熟悉起来?为此,9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宋阳走访了80多户已经入住的青年文化人才,为大家送上一份“欢迎礼”的同时,询问了大家对于社区的期待与建议。日常,她也经常参加居民们的社群活动,希望能把社群主理人慢慢转变为社区治理力量。
一次活动中,一位住户向宋阳提出了设立自习室的建议。宋阳邀请他加入了“田林258爱吾家社区共治联盟”。由于人才公寓没有居委会和业委会。因此,田林街道漕溪路258弄保租房社区党支部就牵头搭建了这个青年人才围绕社区品质提升、生活服务优化、社区活动等话题议事共治的平台。
宋阳介绍,由于社区内不同公寓对于快递、外卖是否能送上楼的规定不同,前不久,社区共治联盟围绕该议题进行了一次协商。最终同意由社区内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将快递送至门口;而外卖员流动性较大,住户通过门禁确认其身份后可为其开门,将外卖送上楼。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为住户提供最大的便利。
宋阳表示,当青年文化人才用专业与热情赋能社区,社区也以更优质的服务陪伴人才生活。
头图为“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