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医疗机构医学创新(专利)转化指数发布,产医融合促进临床药械研发转化

2022年度医疗机构医学创新(专利)转化指数发布,产医融合促进临床药械研发转化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 2023-12-24 15:40

会上,董尔丹院士、李兆申院士分别作主旨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上海市产医融合发展意见,推动医学科研管理、临床科技成果转化、产医融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12月23日,“产医融合促进临床药械研发转化,管理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联合年会在沪召开,《2022年度医疗机构医学创新(专利)转化指数(pMIT-40)》发布。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生物医药转化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新源转化医学中心、上海医济惠医药科技创新与转化研究院承办。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惠强表示,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生物医药企业是三个最重要的医学科技创新源头。只有开放式创新、突破原有边界,把来自不同源头的力量聚集在一起,通过专业化分工,才有利于形成原始创新。医学科技具有高知识壁垒、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等特点,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元化、开放型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或生态,汇聚医、产、学、研、金、服、用多方面创新资源,通过“科技+投资+产业”等创新融合模式,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才能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次医学会与联合会的联合年会就是作为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

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李济宇主持发布了《2022年度医疗机构医学创新(专利)转化指数(pMIT-40)》。 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济宇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医济惠医药科技创新与转化研究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政策研究、软科学重点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创建的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入围上海市医疗机构首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课题组通过采集、整理、加工、分析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多方数据,根据科学性、权威机构数据源、代表性、易获取性以及客观性等筛选原则,构建了多维度、全客观、可复测的医疗机构创新转化综合实力评价体系。

p-MIT40指数评价对象为上海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包括综合指数和年度指数。我国不乏强大的医学成果创新的前端能力(论文、奖项),但医学成果创新转化的后端能力(产品)是显著的短板。有别于其他医疗机构的排行榜,p-MIT40指数专注于医学专利质量和成果转化落地的视角,全面而又针对性地评价医疗机构的创新转化实力。

p-MIT40指数榜单。主办方供图

头图为联合年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通讯员:何明芳,蒲欣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