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有注册外卖骑手1300万,他们一人一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在这一庞大群体中,还有一支“微小”的存在:外卖送达时,他们不会给用户打电话,因为他们听不见、说不出,只能以文字形式发送“我是聋哑人骑手,不方便接听电话”。
纪录片《请勿来电》宣传海报。■受访对象供图
8月24日,访谈近50位聋人骑手,总历时13个月,有21所高校师生、百余位志愿者参与制作的国内首部聚焦聋人骑手的大型访谈式公益纪录片《请勿来电》全网上线,引发了网友热议,让这一“小众”群体真实的状态被大众看见。该片分为《单王》《飞驰观音》《师·父》《阿保遇见了阿凤》4个单元,讲述了5位主人公在无声世界里与时间赛跑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分别对应辣酸苦甜人生四味,每一味又都代表着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选择。
近日,《劳动报》记者对话了《请勿来电》出品人、总导演,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金云。他希望这部作品能帮助更多聋人骑手被“听见”并“走”得更远。
纪录片《请勿来电》主人公婷婷。■受访对象供图
感动于笑对人生
从《千手观音》舞蹈演员,到火锅店服务员,到宠物店洗护助理……婷婷在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后,最终进入外卖行业,成为了一名“无声骑手”。两年前,孙金云在上海和广州两地开展一项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课题的前期访谈工作,婷婷是其遇到的第一位聋人骑手,简单访谈后,她便给整个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婷婷非常热爱舞蹈,曾参演过舞蹈《千手观音》,后来为了谋生,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选择送外卖。”孙金云说,她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中,选择了后者。但她在追求“六便士”的同时,也不忘抬头仰望那遥远的“月亮”。“送外卖之初,她不认识路,看不懂导航,也无法用语言交流,陷入无声的困境。虽然吃尽苦头,但她的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还一度把自己变成了配送区域的‘活地图’,这种笑对生活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们。”
不畏听力障碍,乐观面对生活的婷婷,让孙金云和团队决定将研究主题从普通骑手转向聋人骑手。
孙金云在徐汇区蒲汇塘路18号“无声咖啡馆”益杯咖啡设置访谈点。■受访对象供图
诞生在计划之外
不过,在随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孙金云工作繁忙,这项计划被迫暂时搁置。直到去年七月,一名学生的加入,计划得以“重启”。
孙金云在手语老师协助下,对聋人骑手进行访谈。■受访对象供图
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更何况是找到足量的、在全国骑手群体中不足5‰的聋人骑手样本。“找了两三个月,都没找到一名聋人骑手。”孙金云说,去年,在他主讲的一期选修课结课时,一名本科生找到了他,表示愿意帮助其找到聋人骑手。“为了找到人,她不但自己点外卖,还注册成为一名骑手送外卖。”不过,几天下来,仍然一无所获。一次,这名学生看到几名外卖骑手在路边不停用手比划着,仿佛在吵架。凑近才知道,这几名骑手正是她苦苦寻觅的聋人骑手。她立刻加入了“聊天”,通过一番文字交流后,进入了聋人骑手的微信群。“后来加入团队的学生志愿者越来越多,我们历时一年多在全国范围内对聋人骑手进行深入研究,线下采访了40余人,对300多位聋人外卖骑手进行了连续三轮问卷调查。”孙金云说。
“老师,我们把这个研究的过程拍摄下来吧?做个纪录片!”去年7月,一名学生向孙金云提议。就这样,一部聚焦聋人骑手真实世界的纪录片,在21所大学的上百名师生和社会志愿者接力下诞生。它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社会影响力,推动公众对聋人骑手的关注与理解。
孙金云在纪录片《请勿来电》拍摄片场。■受访对象供图
多些宽容,理解万岁
在这部总时长近1个小时的纪录片中,4个单元分别对应着辣酸苦甜人生四味。其中,“苦味”即《师·父》这一单元,是孙金云唯一用双线叙事结构拍摄的,花了他不少精力。
25岁的师父魏哥,不但从零开始,还不得不旷工教45岁的徒弟老徐跑单赚钱。不过两三周后,老徐还是决定扔下电动车,拿起扫帚,回到药厂从事保洁工作,哪怕一个月送外卖的工资能高出保洁工资的5倍。而对于师父魏哥来说,他无法理解其所在外卖站点的站长为何一直拒绝他的请求,最终选择辞职并成为一名众包骑手,白天跑外卖,晚上跑腿送货。
纪录片《请勿来电》主人公魏哥(左)和老徐(右)。■受访对象供图
在拍摄中,魏哥曾多次与站长有过激烈的“争吵”,站长认为魏哥不服从管理,魏哥却觉得自己委屈,只不过是去帮助老徐跑单。“立场不同导致了一次次冲突的形成。”孙金云说,“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肯定是吸睛的,也是导演舍不得剪的内容。但我反复跟团队强调,成片要尽可能保留真实,既不对素材进行局部放大的艺术加工,也不能误导观众。”因此,魏哥和站长的冲突在成片中仅仅是一笔带过,非常含蓄。“聋人和听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沟通中难免会产生冲突,这个冲突无法判断谁对谁错,需要的是彼此理解。这也是我想通过这部片子带给观众的一点思考和启发。”
孙金云表示,他经常能在网上看到有人吐槽聋人骑手谈吐失范,说他们态度差、没礼貌,文字信息里没有“你好”,只有“命令”。“聋人骑手依靠发送消息和顾客沟通,他们送单时间紧张,没时间打出那么多字,且他们的思维多是单线程思维,只想在最短时间获取到关键信息。聋人骑手与顾客之间存在的这一天然障碍,很容易导致顾客不悦甚至投诉。”
孙金云在纪录片《请勿来电》拍摄片场。■受访对象供图
渴望被看见,害怕被看见
孙金云在一次访谈中,问了一名聋人骑手这样一个问题:“当骑手以后,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这名骑手通过手语老师“说”:“我变坏了!”孙金云追问为什么,他回答道:“以前没有做这份工作的时候,作为聋人,我每天接触的人少,都认识。现在每天送单,会遇到一些人,发现我是聋人,故意投诉、退单,就为了能够免费吃上一餐,而我却没有办法申诉。”
纪录片《请勿来电》主人公涛涛。■受访对象供图
听障者大部分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很难突破这层舒适圈,很少主动与外界沟通,长期处于失声状况。“这种小概率事件,会给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破圈’,克服同商家、站长、顾客等群体打交道恐惧的聋人骑手们,带去巨大的心理伤害。“他们被恶意差评投诉后无力反驳,听不见、讲不出!”孙金云说,听障者的内心十分脆弱,遇到这种事情时,他们的承受力非常差。“这种伤害有可能迫使他们回到原来的舒适圈,放弃这份岗位。他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将随之下降。”
在首映式当天,美团、饿了么等线上平台负责人都到了现场观影,并和孙金云进行了简单交流。美团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如今,聋人骑手们已可以使用美团专为他们研发的送餐关怀功能。该功能包含取餐送餐电子便捷沟通卡、问路电子卡、技巧学习等板块,尽可能减少他们送单障碍。目前也有聋哑骑手成为美团配送骑手产品体验官,将先行测试听障骑手关怀功能的迭代。
纪录片《请勿来电》主人公阿宝(左)和阿凤(右)。■受访对象供图
奔跑了一站又一站,迎一缕霞光送黑暗,沸腾的血把每一程点亮。“对聋人骑手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们当作残疾人。”孙金云说,“希望他们能早日享受到与他人平等交流和生活的权利。”
触地皆有声,旭日亦无言。孙金云相信,明眸间,花开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