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故事 | 二十一载追梦路上尽显芳华,记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测发控系统技术负责人赵玲玲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3-03-23 16:24

摘要: 赵玲玲从青涩的硬件设计师成长为现在独当一面的测发控系统技术负责人,带队执行发射任务32次,次次成功,发发圆满。

头图:工作中的赵玲玲


“太原、酒泉、西昌,我见过凌晨耀眼的日出,也见过夜晚璀璨的繁星,这段经历永生难忘。”这是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测发控系统技术负责人赵玲玲的朋友圈,甜美温柔、热情开朗的笑容是她的名片;塔架连电缆、地面接网线是她的工作常态。随着发射任务越来越密集,在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她在多个基地频繁辗转,步履不停,攻坚克难,全身心投入工作,换来了一次次任务的成功。


参加工作21年,赵玲玲从青涩的硬件设计师成长为现在独当一面的测发控系统技术负责人,带队执行发射任务32次,次次成功,发发圆满。她注重系统产品的改进优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改进创新,先后研发三代地面测发控系统产品,推动测发控系统智能化、小型化、通用化,获得用户一致好评。


步步为新,为测发控系统寻找未来坐标


2018年,伴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型号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运载领域启动了多型号通用型一体化测发控系统的研制。相比老系统,它要求地面设备台套数压缩50%、地面设备占地面积减少20%、首次发射任务中测发控系统操作岗位比例压缩50%……作为长二丁火箭型号地面测发控系统的主任设计师,赵玲玲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一套全新设备、一套尚未与硬件对接过的软件系统通通摆在赵玲玲面前。


“接到任务的那一天,真的觉得太难了。”直到现在,赵玲玲仍记得当时的无助。但面对这块“硬骨头”,她没有犹疑太久,转而迅速行动起来,开展总体策划、带领团队启动了多项新技术论证。集群技术从没接触过?不怕!赵玲玲和团队成员拿出高考时的拼劲,一页一页地学习产品手册;自学还不够,那就请“名师”指导。那段时间,赵玲玲的通话时间冲到了顶峰,她自嘲地说:“技术支持的电话都快被我打爆了。”正是在赵玲玲这种不放过任何问题、不惧怕任何挑战的霸气性格影响下,团队每个成员都铆足了劲,用“钉钉子”的精神攻克一个个技术难点,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一套地面测发控系统设备满足多型火箭测发使用的需求,为地面设备统型工作作出了贡献。


赵玲玲接受新闻采访


创新不停,永远把每一次当成是第一次


“诶,我的手机呢”“我的水杯放哪了”……办公室里,同事们经常能听到赵玲玲找东西的询问声。经常“丢三落四”的赵玲玲把“细心”全都给了工作和产品。


计划就是命令,节点就是目标。在新系统研制和试验最紧张的阶段,一个本子一支笔成了她的标配,白天她在试验现场和设计师们一起完成各项调试工作,讨论、解决和记录各种试验现象;晚上调试工作结束后,她还会继续策划第二天的调试考核项目,处理和完成其他设计及文件编制工作,卷了边的笔记本见证了她熬红的双眼和增多的白发。


为了充分考核新研的通用型新一代测发控系统,赵玲玲将测发控系统分成各个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负责人,统筹安排,并行开展调试工作,确定“当日事当日毕”“群策群力查问题”等管理制度;她带领子系统负责人细细研磨与箭上控制等五大系统对接接口,梳理形成各类表格近百个、完成各类归档文件320余份,正是这些详细的技术文档和接口文件让新设备的上岗变得游刃有余。


历时四个月磨砺,最终,这套设备仅用三天就通过了总体的等效器验收考核。赵玲玲感慨:“此刻有种老母亲倍感欣慰的感觉。”


二十一载追梦路,赵玲玲以充满奋斗、激情、奉献的态度不断成长,披荆斩棘、英姿飒爽地迎接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通讯员:庄玮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