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余位工运史上的重要人物,四大章节脉络清晰地呈现红色工运的波澜壮阔,日前,“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2楼拉开大幕。该展集中呈现上海红色工人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通过人物故事及史料发掘,清晰阐释上海工人阶级作为中国产业工人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从去年五月开始策划筹备到如今在观众面前呈现全貌,“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收集了多方史料,策展方的布展巧思也随之体现其中。
“觉醒”、“壮大”、“抗争”、“担当”,这四大篇章不仅是时间线上的排布,更是展现了不断曲折向前的工运斗争的精神内核。记者深入采访策展方、讲解员,力图全面揭秘“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背后的故事。
“觉醒”、“壮大”、“抗争”、“担当”
每一篇章都闪耀着斗争的光芒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多重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地。一百年前,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工运先驱,他们化思想为实践,艰辛探索;以磨难为历练,奋勇当先;促团结为力量,百折不挠……他们始终怀揣革命初心,坚守理想信念,带领上海工人阶级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成长壮大,使工人阶级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力量。”在“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里,观众可以感受到这股喷薄而出的力量,这些力量来自每一个章节里的那些工运人物,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陈望道、李启汉、李中等50余位工运先驱的人物故事打动着观众。
“兄弟姐妹们,睁眼望望真,帝国主义资本家,不做工来专门剥削人,拿我们当牛马,做活儿养他们。青年工友们,我们要翻身,齐心协力,打倒他们,工厂归工人!——刘华在沪西工友俱乐部教书时编写的新大鼓词”这是图片展中颇令人振奋的一段展示,有观众在看到这里时顿感心潮澎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图片展的四个章节分别为“觉醒”、“壮大”、“抗争”、“担当”。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来到中国工业最发达、工人阶级最集中的上海,开办工人夜校,让工人识字明理,促进工人团结,深入诸多工厂,与工人打成一片,从启发工人觉悟说起,讲述了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不断提高,工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工建服务党建、党建指导工建的历史进程中的生动故事,展现了上海工人阶级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奉献精神,高度的革命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怀。
在四大篇章中还细分为“启蒙开悟”、“初露锋芒”、“五卅狂飙”、“燎原烈火”等引申篇章,在这些设计中,重要的工运人物还会配以简短的小故事。如领导五卅运动、当选为上海总工会副委员长、代理委员长的刘华,通过一段小故事和他的讲话来反映他斗争和奉献的一生。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黄红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定会让大家感受到,工人阶级始终紧跟党的前进步伐,坚定走在全民族奋斗的最前列,发挥了先进阶级的重要作用;大家一定会感受到,工会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把组织体系发展壮大,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大家一定会感受到,工会始终牢牢坚持自身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时刻保持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的制度优势。她指出,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希望各级工会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开展工运史学习牢牢结合起来,把组织参观主题图片展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激励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推动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记者了解到,这次展览从去年5月便开始策划筹备,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指导下,在龙华烈士纪念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湖州会馆(上海总工会旧址)、刘长胜故居、顾正红纪念馆、上海电信博物馆等相关单位协助下,最终完成“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不断提高,工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工建服务党建、党建指导工建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确立并昭示工人阶级的历史主体地位,从而展现上海工人阶级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奉献精神,高度的革命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广大职工群众接续奋斗,在创造新时代新奇迹的新征程中,不断铸就上海工人阶级新荣光。
“他们牺牲时26岁,与我同龄”
——两位讲解员吐露心声
韩翊、陈凯迪今年都是26岁,他们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专职讲解员,这次负责“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的讲解工作。从五月初拿到200多页的展陈大纲开始整理讲解词,韩翊、陈凯迪经历了很多个“朝九晚九”的日子。陈凯迪说:“在准备解说词的时候,特意留意了那些牺牲烈士的年龄,罗亦农、赵世炎被害时都年仅26岁,我今年也正是26岁的年纪。”陈凯迪对记者说,自己和韩翊一样都在追电视剧《觉醒年代》,在那部剧里有一句台词令他们记忆深刻,“让我们的后人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而这句话正是出自陈独秀次子陈乔年口中,陈乔年壮烈牺牲时,同样也是26岁。
从200页大纲
浓缩成5000字讲解词
两位年轻的讲解员在接触到厚达200多页的大纲时,心里都有些紧张忐忑。尤其是陈凯迪是在五月初刚刚入职工人文化宫,刚入职还在试用期便遇到了如此重要的解说任务,陈凯迪一点都不敢怠慢。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写讲解稿的过程中,就如同我们四个板块的主题,从“觉醒”逐步到“担当”。由被动地接受工作,到充满激情地享受工作,他感觉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陈凯迪说:“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如同当年瞿秋白创办的《热血日报》。他冲破了租界的舆论封锁将五卅惨案的真相传递给了更多的国人,唤起大家反帝、爱国的意识。这次展览的所有革命先烈都是我们中国人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理所当然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超级英雄。”
在不断熟悉人物和那段历史后,陈凯迪和韩翊开始精心提炼展出的内容,不仅通过时间线,更是通过每一个章节的人物和其所表达的精神内核,来展现解说词的内容。最终,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陈凯迪将讲解词浓缩成5000字的版本,全程讲解时间大约为20分钟。“比如从半日学校到沪西工友俱乐部,这其中的联系和人物的串联,我们特地进行了润色和加工,让观众更生动直观地了解到其中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去割裂地讲单独的人、单独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陈凯迪和韩翊以及另外一位讲解员三人一同自发前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
韩翊透露,原本游客一个小时就能逛完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他们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大概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去看、去记、去梳理。“我们从劳动组合书记部那里获取了很多全国范围内工人运动的史料,丰富了讲解词,上海作为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运点,如何和全国范围内的工运串联,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等,我们都进行了补充。”
“工人”二字的意义
通过讲解更深入人心
“当时的资本家说,工人,谁出头,工字出头就是土,谁做出头鸟谁就先入土,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和迫害。而李大钊当时则这样对工友们说,‘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 陈凯迪颇为感慨地表示,越了解那段历史,越会理解为什么当年的中国工人愿意听党话,跟党走。“我作为一个讲解员,在整理讲解稿的过程中也如同当年那些迷茫的工人一样,经历了一个受启蒙的过程。”
韩翊告诉记者,那些牺牲的烈士中,不乏许多生活条件优渥、家庭出身令人羡慕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各自的儿女情长,但他们都站了出来,去领导工人阶级,去抗争,去献出自己的生命。“以前在学校里学习过那段历史,包括五卅,包括三次武装起义,但当时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考题中。很多人会问,他们为什么伟大?那么在这个展出里,我觉得是可以得到一些答案的。”
两位讲解员作为“90后”,是目前市文化宫最年轻一代的员工,同时也将成为时代的中坚力量。陈凯迪表示,袁隆平、吴孟超等共和国巨星的陨落,他深感悲痛,但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了时代的交接棒终将到年轻一代人的手中,作为工会人、讲解员,让更多的年轻人更生动立体地去了解当年的历史,宣传红色正能量,是自己目前最应该做好的事。
“致敬!红色工运”主题图片展相关链接:
观展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
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
展览地点: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西藏中路120号)二楼中心展厅
讲解预约:
团队可通过市总工会官方微信“申工社”【工社活动】-【展馆预约】预约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