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时藏枪的阁楼,在这里被还原了——记者探访三山会馆布展背后的故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佳敏 发布时间:2021-06-18 08:00

摘要: 浦江春潮——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史料陈列昨日揭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三山会馆以全新的展陈面貌再次向公众开放。随着新展开放,记者来到三山会馆,对其布展背后的故事进行探访。


三山会馆原为1909年福建旅沪水果商人集资兴建的福建会馆。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南市指挥部便设立在三山会馆内;起义胜利后,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设立于此,周恩来曾来到会馆慰问工人纠察队员;上海总工会南市办事处、南市工会联合会也在三山会馆办公……三山会馆记录了党组织开展城市武装斗争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上海工人阶级为实现伟大理想,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伟大品格。


长期以来,市、区两级工会都将三山会馆展陈升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曾在调研时指出:三山会馆展出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史料图片展”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好的展览,在现有展览陈列基础上,加强对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拓展展览内容,引进新的展览手段和方式,吸引更多参观者走进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要将这一珍贵的革命遗址,更好地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


黄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在区文旅局和区委党史研究室的支持下,由黄浦区总工会牵头对三山会馆原有展陈进行了改造升级。



精益求精,反复打磨大纲


自去年项目启动,黄浦区总工会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作为“上海百年红色工运资源发掘宣传工程”的重点工程之一,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史料陈列的升级,力求精益求精。黄浦区总工会介绍,展览的内容是核心和基础,前期,区总工会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史料搜集、整理和更新,在反复校稿四五遍后,最终形成一本厚厚的展陈大纲,为后续设计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后,不论是几易其稿的设计,还是数度奔赴车墩工厂现场反复修改的凹雕,都倾注了区总工会对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史料陈列升级的热情。“尽管最后留给布展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但前期的充分准备,使得整个史料陈列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区总工会表示。



独具匠心,还原起义藏枪“阁楼”


进入展区,“上海工人运动的发轫”、“上海工人第一、二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这三个部分和尾声“历史的新篇章”等内容徐徐展开,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早期运动的发展历程映入眼眼帘。除了雕塑、视频、手绘画等,区总工会在展陈背景颜色上也花了巧思。从灰色凹雕开始,到二楼的蓝色,再以红色收尾,色彩更迭进一步加深观众对上海工人运动的沉浸体验。


本次展陈升级时,还特意打造了一个陈赓夫人王根英当年居住过的“阁楼”。武装起义中,王根英不顾哥哥反对,冒着生命危险将周恩来送来的枪支和部委秘密购买的弹药藏在家里,第三次武装起义当天,她将武器分发给工人……谈起造阁楼的初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这个藏着枪支和弹药的阁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或许就没有‘武装’。虽是小小‘阁楼’,也能真实还原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场景。”


攻坚克难,唤起党史教育“工运记忆”


中共党史研究与宣传工作者、本次展陈大纲撰写人信洪林说:“我们目前开展的党史教育中,工运史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三山会馆是历史的见证,是我们可以据此阐述三次起义的历史承载物,是包含所有有关历史信息的平台。”但他坦言,“这里展陈的难点,来自内容与场地间的天然‘矛盾’。三山会馆东西厢房是狭窄局促的,并不适宜展陈。”项目设计师任姗姗也表示:“为配合长达16米、仅有一面可供参观的格局,三山会馆的展陈版面就不得不与主流红色展馆不同,选择采用整块展板,设计与施工难度增加许多。”


这次史料陈列升级项目的成功透露出一份匠心。观展的过程中,也让记者加深了对匠人的钦佩,正是大家的携手努力,“浦江春潮”——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史料陈列,才能唤起党史教育中更多的“工运记忆”。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轶捷,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