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个性化邮票中,可以插入自己的自拍照,让进博会邮品又有了更多的纪念意义。
今年,中国邮政在国展中心设置了一个临时网点,满足现场展商的寄递需求,也保障了纪念邮品的销售平稳有序。
走进不到30平方米的网点,看到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入口处,一位大叔提了整整一麻袋的信封前来盖戳。只听得“啪啪啪”的声音,工作人员一次次用力把邮戳敲上信封,折叠桌也被震得晃荡起来。“一天下来,手都抬不起来。从来没盖过那么多戳。”工作人员笑着抬了抬手,又揉了揉肩。
柜台边,所有的寄递功能一应俱全。每天,这里会收到近百件包裹,被发往世界各地。柜台里,首日封、配套邮品很快就被销售一空。从身后的纸箱里拿出邮品补充到货柜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工作人员袁航现在回忆起第一天销售的场景,仍然感叹集邮迷的热情真是太“火热”了。
袁航说,进博会开幕的第一天早上,网点9点开门,但是工作人员5点就到了。“我是凌晨三点起床的,到了网点其实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看起来普通的邮票和邮品销售工作,其实要对每一款产品有充分的认识,还要最迅速地找到消费者需要的东西。”
十几个大纸箱,袁航和同事们对进博邮品逐一进行分类梳理,一个大全套里,配备多少邮票;一个小全套里,又包含哪些邮品,从哪个箱子里取货,都轻车熟路。早上9点,网点准时开门,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龙。消费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进入大厅。这一天,袁航不断地弯腰从背后的纸箱里取货。仅仅2小时,所有的纪念封就已经销售一空。
“第一天,这个网点就完成了8万元的销售额。站了一天,饭都顾不上吃,但却挺有收获的。”他说,当天回去,腰酸背痛,不过能够让集邮迷们买到所想要的产品,让他感到欣慰。
在柜台的后面,有一张塑料的小凳子。但几位员工都没有时间坐下哪怕几分钟。袁航说,网点几乎每一刻都会消费者前来光顾,站着服务是常态,原本想着可以没人的时候坐一会,现在发现,似乎没有这个时间。
相比于在静安支局的工作,在这个临时网点的工作强度要大不少。像袁航这样的工作人员有十几名,他们组成的团队,让这个小小的临时网点,满足了展商和周边客户的需求。一枚进博会临时网点的邮戳,是给大家最好的纪念。一枚进博会临时网点的邮戳,是给大家最好的纪念。
这个临时网点只是邮政服务的缩影。作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指定寄递服务供应商,上海邮政今年从全市集中调度50余人组成专业服务团队。凌晨就起床准备,工作到深夜,他们将邮品、快件传递给每一个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