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进军,职业教育也必须紧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邵未来 发布时间:2019-11-09 15:06

摘要: 变革就是从低维度向高维度的全方面发展。

“职业教育站位要高,要充分认识到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提升,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全日制高校也应该积极投身其中。”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在进博会“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使命”论坛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对于如何开展符合时代需求的职业教育,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王扬南认为,智能制造要发展,人才是根本。需要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专业的教育覆盖各个层次,同时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历炼。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锋指出,我们应当认识到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大趋势。“我们处在伟大的变革中,这也将带来教育基础结构、人才培养机构和模式深刻的变化。”


他举例说,宝马公司在沈阳建设新的工厂,需要5000人,却不需要一个传统机电专业毕业的人才。一汽集团和吉林大学共建红旗学院,选择的合作对象是学校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学院。


“也许我们学校中的有些专业如果不去变革,将不再被社会需求。”他说道,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下,最深刻的挑战就是学校的形态变革。“当下的学校形态,是工业化时代以来形成的。工业化向数字化转型,我们的学校形态会变化。目前学校的形态其实并不是最好的样子,而只是我们最习惯的样子。因为工业化时代经济和技术的落后,才是这样子。”


他认为,变革就是从低维度向高维度的全方面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是工业革命结出的技术之花。现在科技革命加速,产和教之间的关系更重要。教育链,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之间,要形成链式融合。产教融合不是简单的建立联系,而是基于技术进步的主轴,形成产业链效应。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陈锋表示,智能化的大趋势,最后就是平台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通过知识和信息的融合,打破原来的孤立。建立多维开放联合共枕的体系。


上海外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栋指出,企业联合青浦区人社局,开展的长三角校企合作调研显示,98%的企业对职业改革新政策表示关注。但是其中大部分企业受制于自身资源有限,再教育的手段比较传统。“我们将会搭建社会化职业培养体系,打造产教平台,未来校企合作大有可为。今后大部分企业将参与到产教融合的建设中去。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培养一批高质量企业,5年内,让100家行业标杆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基地。”


摄 影:邵未来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