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华山医院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传递医者仁心”职工摄影大赛中,一张带着满满温度的照片《彩色的交流》脱颖而出,荣获大赛金奖。照片中,一位ICU护理人员手拿写满大字的彩色写字板,正在与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交流,护理人员看着老人,耐心地等待老人回应,彩色写字板那抹橘红色,与周边的白色形成鲜明对比,病房里似乎变得温暖了……近日,记者采访到照片的主人公以及拍摄者,听她们诉说这张照片背后的那段动人故事。
小小写字板解开“心中结”
照片中的护理人员名叫谷佳,是华山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护士。采访当天,谷佳刚下夜班,脸上挂着疲惫,从2003年入职华山以来,她已在ICU工作了18年,她告诉记者,“我们所在的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他们进入病房后,没有家属陪伴,身处满是仪器的空间里,不仅要承受病痛折磨,内心更充满了恐惧、焦虑,这些病患,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陪伴。”
说起照片中的那位老人,谷佳回忆道,“当时老人因肺部感染进入重症监护室,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血管较脆,如果频繁注射对血管伤害很大,所以我们想给老人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这样可以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是老人听力较弱,无法理解护理人员的表述,一开始,对护理人员的提议比较抗拒,连连摆手,“我没几天就出院了,不用的,不用的。”
怎样让老人理解和接受?谷佳想到了每位病人都有的彩色写字板,于是,她将为什么放置导管、怎样放置、怎样配合等关键点,用通俗的语言一一写在写字板上,拿给老人看,并且一句一句在旁边解释,慢慢的,这种方式让老人弄懂了置入导管的好处,终于,他在写字板上写下两个字,“好的”。几天后,老人病情缓解,转入康复病房。
谷佳笑道,“其实,照片中的场景就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每天都在ICU发生。这块彩色写字板,从我进医院工作时,就已经开始推行,除了写字板,我们还根据ICU病人交流困难等实际情况,制作了健康宣教本、需求小卡片等,交流困难的病人有吃饭、大小便、吸痰等需求,都可以用小卡片告诉护理人员。”
两人都曾赴“抗疫一线”
照片的拍摄者,是谷佳的同事金丽莉,两人都是ICU护士。说起这张照片的“诞生”,金丽莉坦言,这是一次不经意间的抓拍。“那天,我看到谷佳拿着写字板弯腰与老人交流,让人心里感觉暖暖的,我就赶紧拿出手机,蹲在病床旁边,拍下了这难忘的瞬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张照片竟然获得了摄影比赛的金奖,真的很意外!”
同样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和被拍摄者,都曾是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去年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作为华山医院ICU的资深护士,谷佳和金丽莉都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疫一线,2月初,谷佳随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收治危重病人的光谷院区;而金丽莉,则走进上海公共临床卫生中心A3病区,与上海最危重患者一起抗击病魔。
身穿厚重的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很难与患者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在那个充满危险、特殊的环境中,她们仍想方设法将温暖传递给患者:没有写字板,就将鼓励的话写在纸上;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她们就握住患者的手,给他们一些力量……“在公卫中心的一个月里,我日夜护理的那位老人渐渐康复,当他得知我们即将离开时,眼神中十分不舍。那时,我懂得了华山精神的真谛所在,仁道博爱,救死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