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岗川镇位于通渭县北部,现辖17个村121个村民小组4602户20097人。2013年底,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91户6319人,贫困面为30.5%。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行动在义岗川镇的全面实施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地,义岗川镇的发展条件和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说起帮扶政策好不好,家住文化村的村民户克笃有着切身的体会。曾经住在山顶上两间土坯房里的他,家里共有十口人,除了六个正在读书的孩子需要养育之外,两位身体并不健康的老人也时常让他心力交瘁。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脱贫攻坚工作在义岗川镇的实施,让他看到了摆脱困境的希望。
通渭县义岗川镇文化村村民户克笃:“2017年政府给我扶贫了一头牛,来之后产了三头牛犊,以后我准备发展养牛增加收入。”
牵来“扶贫牛”,扶起“致富心”。户克笃坚定了自己的致富信心,可是发展产业毕竟需要时间,虽说户克笃的养牛事业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一家人的生活依旧窘迫,两间土坯房成了他放不下的心事。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让他家里的两间土坯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二层楼。
通渭县义岗川镇文化村村民户克笃:“以前我们家住在山顶上,住着只有两间土坯房的院子,易地搬迁后,在这里盖了二层楼。现在条件很好,新房子宽敞、明亮,自来水也通了。”除了户克笃享受到的扶贫牛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地的蔬菜大棚,也成了义岗川镇文化村村民的致富新手段。
通渭县义岗川镇文化村村民户学锋:“这个大棚是政府在2019年3月份给我扶持的种植蔬菜大棚,一年前后种植两茬蔬菜,年收入在五、六千元左右,经济收入挺好。家里养着七、八头牛,也是一个经济收入来源。”脱贫攻坚,农村成了主战地,多方资源的汇集也让农村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应时而出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这些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成了盘活农村资源,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通渭县通锦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振军说:“我们的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3月份,现在存栏肉牛170头左右,年出栏100多头,年营业额达到200万元以上。合作社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
通锦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崔亮军告诉记者:“在合作社干活一年多了,一个月拿3000元工资,还能在家干半天活,工作收入还可以。在合作社干活也顺心,想着继续多干两年,劳动致富,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通渭县义岗川镇簸营村村书记魏克义说:“自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簸营村在发展养殖业上,发展规模基本上越来越好。现在,已启动了三家合作社,今年又注册了两家合作社,正在建设中,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村的产业发展会越来越好。”
通渭县义岗川镇东南村村书记赵有龙说:“2018年,东南村为了使群众致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村为单位,注册了一个金银花专业种植合作社,带动农户76户,农户通过在金银花基地打工等模式,每户年收入增收5000元左右,以后准备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在川区扩大金银花种植面积,让更多的农户得到更多的收入。”
脱贫攻坚带给义岗川镇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人人有致富信心,家家有致富产业,各村的合作社也以喜人的方向不断发展,而对于义岗川镇的人们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才是他们的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通渭县义岗川镇党委副书记刘鹏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义岗川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立足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推进‘11235’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两梁一川、川花山芪’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总体布局。2013年至2020年,全镇累计脱贫1483户6731人,贫困发生率为零,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