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政府帮我发展起了8亩山地葡萄,种葡萄改变了我的生活,感谢那些在困难时帮过我的人......”提起脱贫经历,陕西省子长市余家坪镇郝家川村57岁的村民郝延平对政府的好政策和帮扶干部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没有被痛苦打倒
2014年10月,郝延平的妻子查出脑癌,高昂的化疗费用让这个上有80岁老人,下有在读小学生的6口之家一下子犯了难。得了病就要治,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也未能挽救妻子的性命。看着生活处于困难境地的郝延平,2015年5月,村镇将他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对他家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案。
郝延平和很多贫困户不同,他有产业、有技术,还有大儿子和他一起打理产业。2012年以来,余家坪镇大力扶持发展山地葡萄产业,郝家川村集中流转土地500亩,并新修了高标准梯田,免费提供苗木,动员村上群众发展山地葡萄,郝延平已经发展起了5亩葡萄。葡萄3年就能进入盛果期,然而,从2014年10月到2016年2月这个时间段,由于妻子生病、去世,已经经营4年山地葡萄的郝延平,忽略了对葡萄园的打理。
了解到郝延平情绪低落无心生活生产,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不时上门和郝延平聊天谈心,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走出悲伤。同时,引导他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等平台学习山地葡萄管理技术。
“我是属于较真的人,决定干什么了,就一定要干成个样子。”郝延平说。随着时间和包扶干部的抚慰,郝延平内心的伤痛慢慢减轻,重拾生活的信心,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葡萄园。
郝延平在打理葡萄园时既肯学习钻研,又能做到勤劳能干。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葡萄园为家里带来丰厚回报,2016年葡萄收入达8万余元,郝延平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成为村上的“脱贫之星”。
想做酿酒者
2017年,郝延平作出一个让村民惊讶的决定,将盛果期的5亩优质葡萄全部变卖给别人。“为什么不要葡萄园了?”村民们感觉很诧异,知道了前一年葡萄的收入情况,在大家看来,郝延平当时完全是把“金蛋蛋”往别人手里送。
郝延平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虽然现在葡萄给自己带来的收入比较可观,但精深加工才是效益最大化的出路。为此,他专程去杨凌挑选葡萄苗子,新栽植了8亩摩尔多瓦葡萄。“这种品种甜中带酸,耐贮藏、好运输,是酿造葡萄酒的首选。”郝延平说。
只有初中文化的郝延平是葡萄酿造技术学习迷。几年来,在闲暇之余,他从网上、书店等渠道不断学习酿造葡萄酒的成功案例。他一边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一边用少量的摩尔多瓦葡萄试验酿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试验,2015年10月,他第一次成功酿造了30斤葡萄酒,这次成功尝试,让郝延平有了改种葡萄新品种的想法。
2018年4月,郝延平的8亩摩尔多瓦葡萄全部挂果。经过不断探索,现如今他的葡萄酒产量从最初的每年几十斤增加到现在的每年几千斤,不用出门,这些葡萄酒便能成功销售。
葡萄“土专家”
懂技术的郝延平是村民们争相学习的对象,如今,“他是村上的‘土专家’了,有问题就问他,”村民们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好多问题用他教的办法准能解决。”郝家川村葡萄种植户郝占胜说。
郝延平在管理好自己葡萄园的同时,一方面联系村上45户葡萄种植户,帮助他们解决葡萄日常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微信等平台,成为种植户线上指导的专家,带领村上11户贫困户依靠栽植山地葡萄脱贫致富。
“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对葡萄的种植及葡萄酒的酿造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下一步,我打算把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提到未来,郝延平满怀信心地说着。